首页 > 经典语录 >

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大孤篇诗人 ​​​,10首诗词蕴含哲理,值得深读。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3 09:03:51    

《金镂衣》

唐·杜秋娘

眼想心思梦里惊,无人知我此时情。

不如池上鸳鸯鸟,双宿双飞过一生。


杜秋娘曾经是宪宗的宠妃,又担任过皇子的傅姆,后来受到牵连被放归故乡。大和年间,杜牧经过润州时见到杜秋娘,说她既老且衰、穷困潦倒、百无聊赖,从物质到精神都无所依托——四朝三十载,似梦复疑非。

“深夜孤灯怀往事,一腔心事付阿谁?”

此诗含意很单纯,可以用“莫负好时光”一言以蔽之。这原是一种人所共有的思想感情。可是,它使得读者感到其情感虽单纯却强烈,能长久在人心中缭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它每个诗句似乎都在重复那单一的意思“莫负好时光!

不要等错过了才悔恨,不要等老了才怀念。时光那么短,一去不复返,等来等去,等没了缘分,等没了青春,等没了机会。人生,真的经不起等待。新的一年,活在当下,珍惜一切,才不负好时光。

《答人》

太上隐者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太上隐者,唐代的隐士,隐居于终南山,自称太上隐者,生平不详。诗人这里以自己的隐居生活和山中的节气变化,向人们展示了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高人形象。

【注释】
答人:这是太上隐者回答人家问话的诗。据《古今诗话》记载:“太上隐者,人莫知其本末,好事者从问其姓名,不答,留诗一绝云。”
偶:偶然。
高枕:两种解释,一作枕着高的枕头解,一作比喻安卧无事解。
历日:指日历,记载岁时节令的书。
寒:指寒冷的冬天。

赏析:

读这首诗,一如看行云流水自旷野山谷穿行,若行若 止,若聚若散,若顺若折,全任它顺其自然,它自己既不拘限 自己的形态踪迹,亦不在乎别种事物的生生息息,你更是无 法挽留它,亦无法改变它,倒是让人怀了略微企羡的心境追 想它的自由、散淡。《答人》境界如是。

《全唐诗》卷七八四收此诗,不云作者时代。其来源应该是《诗话总龟》卷一八引《古今诗话》云:“太上隐者,人莫知其本末。好事者从问其姓名,不答,留诗一绝云(诗略)。”我认为更可靠的记载是南宋书坊编《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卷四《赠梁道人》注引《池阳集》引滕宗谅《寄隐者诗序》:“历山有叟,无姓名,好为歌篇。近有人传《山居书事》诗云云。”滕宗谅即范仲淹《岳阳楼记》开始所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之滕子京,他生活在宋仁宗时,他的《寄隐者诗序》全篇不全,据此节引的片断,知道这位自称太上隐者的隐士,所住地历山在今济南附近,生活时代与滕相接,可能年长一些,但绝不会是唐人。诗的原题也应是《山居书事》。

《断句》

宋·苏麟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至理名言,千古绝唱!

苏麟(969~约1052),北宋诗人。仅有“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两句传世。这两句诗是如何流传下来的呢?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范仲淹,对部下很宽厚,常举荐随员做官。据说,他在浙江做官时,部下都经他举荐当了官。只有一位叫苏麟的人,因外出办事不在跟前,未被范仲淹举荐。于是,苏麟作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看似咏楼台亭榭、花草树木,实则暗示:好处都被别人占了,而自己却得不到恩泽。此诗以后成为人尽皆知的成语,用以讥讽藉职务之便,为自己或亲信捞取好处的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这短短一句诗,成就了苏麟的仕途,也彰显了范仲淹的睿智慧眼。

诗意简单易懂,楼台指古代水榭亭台,离水面近的楼台,更容易欣赏到美丽的月光;向阳的花木,也往往最先迎来春天芬芳。这折射出人在仕途中,离权贵近的人也最易得提拔重用。


《入若耶溪》

唐朝 王籍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评析:

船行水上,景色空阔悠远,阴霞阳景交织成一幅动态画卷。蝉噪与鸟鸣在静谧中更显清脆,更添山林的幽静。最后一句道出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与旅途疲惫的感叹,令人回味无穷。全诗写景细腻,抒情真挚,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初唐诗人张若虚的诗在《全唐诗》中仅存两首,其中《春江花月夜》是脍炙人口的名作,被赞誉“孤篇盖全唐”。 使他名垂青史。

全诗以月为核心营造出的空灵又美妙的意境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场景间的转换自然而流畅。从欣赏美景到借景抒情,从自然恒久到人生短暂,从游子思乡到亲人相思。张若虚只用寥寥252个字写出如此艺术品,纵眼古今也无人出其右。

在《春江花月夜》中,唐代诗人张若虚着墨夜色中的长江:“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溶溶月光铺泻在水面上,江水、沙滩、天空、枫树、扁舟、小楼……组成一幅隽永的水墨长卷,无怪乎有人称这首“孤篇盖全唐”。

赠范晔诗

南北朝 陆凯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范晔,字蔚宗,顺阳(今河南省淅川县)人。博涉经史,善属文,曾为尚书吏部郎,《后汉书》作者。
据《太平御览》卷九七〇引《荆州记》记载,陆凯与范晔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与范晔,随梅花有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有学者对寄梅人、收梅人有争议。其实,无所谓当年的真人真事,重要的是,在梅花盛开时,你我今日仍然赏梅、读诗、被感动。


在这首诗中,陆凯巧妙地以梅花为媒介,传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意。他通过驿使将梅花寄给远方的范晔,寓意着尽管两人相隔千里,但友情依旧如梅花般坚韧不拔,芬芳四溢。同时,以“一枝春”作为赠礼,也寓意着春天的到来和新生的希望,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赠去婢》

唐代·崔郊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崔郊,唐代人。

据记载,秀才崔郊的姑母有一婢女,姿容秀丽,精通音律。
后来,姑母以钱四十万枚将婢女卖给于頔。寒食节那天,婢女回家探亲,崔郊见到这位婢女后,写下了这首诗。
于頔听到这首诗后,说:“四十万怎能抵得上这首诗”。于是,让崔郊和婢女一起离去。

于頔(dí),唐朝宰相,北周于谨的后代,在苏州时,整修荻塘,百姓怀其德,称为“頔塘”。

最美的爱情故事:

崔郊和姑姑的婢女相爱,不幸婢女被卖于豪门,有一天寒食节崔郊来到豪门的一颗柳树下,终于和心爱的人邂逅,向她倾诉相思之情,写下了这首《赠去婢》。刚好这个贵族也看到了这首诗,就把崔郊找来,紧紧握住崔郊的手说:“四百千(卖婢女的钱数目)实在是小数,不值得一提”,让他把心爱的人带走并且送给她俩结婚的嫁妆和钱,让他们喜结连理。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个贵族豪门真的有君子之风,更有君子的气度。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注释
临安:现在浙江杭州市,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京后,南宋统治者逃亡到南方,建都于临安。
邸(dǐ):旅店。
西湖:杭州的著名风景区。
几时休:什么时候休止。
熏(xūn):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
直:简直。
汴州:即汴京,今河南开封市。

【作者简介】
林升,字云友,又字梦屏,温州横阳亲仁乡荪湖里林坳(今属苍南县繁枝林坳)人,(《水心集》卷一二有《与平阳林升卿谋葬父序》)。大约生活在南宋孝宗朝(1106-1170年),是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事见《东瓯诗存》卷四。《西湖游览志余》录其诗一首。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政治讽刺诗。

诗的前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通过描写临安城重重叠叠的青山和鳞次栉比的楼台,以及无休止的轻歌曼舞,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慨和不满。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的淫靡之风。“游人”在这里不是一般的游客,而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诗人辛辣地讽刺了他们醉生梦死、纸醉金迷的生活,深刻地揭露了他们无视国家前途与命运,沉醉在虚假的太平盛世之中的丑恶行径。

整首诗构思巧妙,措辞辛辣,不露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本质,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春怨 / 伊州歌》

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金昌绪生卒年不详,全唐诗仅收录其一首诗,而就这一首诗奠定了其文学的地位。这首诗就是《春怨》。

这是唐代诗人金昌绪仅存的一首春闺望夫诗,写得比较温和,表达一种对在外戍边丈夫或心上人的纯粹的思念,这种思念来之予人之常情,里面怨气不是很明显。整首诗语义连贯,环环相扣,首句写“打起黄莺儿”,次句写“打起”的原因是“莫教啼”,二三句写“莫教啼”的目的是不使其“惊妾梦”,四句又写“妾梦”是到“辽西”会见丈夫。诗意连绵反复,句句相承,层层递进,一气呵成。因此,《春怨》虽只二十个字,却构思精巧,韵味无穷,被后世传诵不已。

《唐诗笺注》中这样评价它:忆辽西而怨思无那,闻莺语而迁怒相惊,天然白描文笔,无可移易一字。此诗前辈以为一气团结,增减不得一字,与“三日入厨下”诗,俱为五绝之最。

《题龙阳县青草湖》

元 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秋风已久,赏景渐忘景,不分是天上星、水中星?夜深思量长,怎知何时已醉?昔杜甫心怀长安,所目疮痍,“春水船如天上坐”,但悲其生不能已,故无缘这般深然长醉、安然入梦。泊舟、泊梦,天河或曰星河,景中或曰境中,所思或曰所忘。诗人的梦境,满船清梦,是诗人思量着的人生。然而,秋湖相往来,物我无碍,陶然自在,正是快哉。一二句亦真亦幻,愈是明了,愈是痴然;三四句境中心中,却深沉了,方潇洒了。所以,境界深了,夜即梦了,此真人生佳境也。

此篇是唐珙的传世之作,关于这位作者,历史上记载甚少,然而这首诗让人们深深地记住了他。

诗词中透彻玲珑,不可凑泊的太多了,但这首诗后两句的璀璨之境,让我觉得直是神仙境界。想想古时无污染的清澈夜幕,碧水倒映星河,景象未免太过壮丽华美,让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