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8月15日,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了“新经济政策”,停止美元兑换黄金,这一政策“核弹”彻底摧毁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支柱。
但即便如此,在随后的长达半个多世纪里,美国金融霸权却继续维持,全球化进程支撑了美元、美债、美股等资产。谁也没有想到,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保护主义政策冲击了世界对美国资产的信心,美国金融霸权出现更大的裂缝。
华尔街已经用钱投票,美国资本市场“山雨欲来”。特朗普在关税问题上反复无常引发了美国“股债汇三杀”,其中,美债的持续暴跌格外显眼。过去一周,美债持续重挫,10年期美债收益率创下20多年来最大周线涨幅,美元指数也一度跌破100关口,美股亦经历暴跌。
更糟糕的是,特朗普的朝令夕改还在继续。据参考消息报道,特朗普4月13日警告说,尽管部分关税暂缓90天征收,但没有哪个国家能在关税问题上“脱身”,同时他也淡化了对中国高科技产品关税的豁免。这种豁免可能是短暂的,一些获得豁免的消费电子产品可能被征收特定行业关税。
美国关税政策的朝令夕改已经沦为世界经济史上的笑话,近百年金融霸权背后的支柱正在逐渐崩塌、坠入信用荒原,昔日的基石正化作流沙。

何以至此?
过去几十年,美国在全球出口和全球GDP中的份额已显著下降,但美债、美股等资产仍占据不成比例的极高比重。
上海金融业联合会专家、上海首席经济学家金融发展中心离岸金融研究所所长景建国对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称,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确立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国际货币制度,美元成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尽管1971年该体系崩溃,美元与黄金脱钩,但美国的金融霸权仍受到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美元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国际金融体系的惯性等因素支撑。
而如今,美国金融霸权已经出现巨大裂缝。景建国表示,贸易保护主义冲击全球贸易体系,美联储独立性受到冲击,地缘政治联盟出现松动……一系列挑战正改写全球秩序。
由于贸易战导致全球贸易量下滑,其他国家对美元的需求减少,冲击美元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主导地位。贸易结算货币的选择受到贸易政策稳定性影响,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将导致全球其他国家寻求替代美元的结算货币,以降低对美元的依赖。
尽管传统上美联储独立于美国政府制定货币政策,致力于维持物价稳定和实现充分就业,但近年来,美国政府对美联储政策的干预逐渐增强。特朗普在二次执政期间,已多次对美联储的决策表达不满并施加压力,这使得外界对美联储能否独立、科学地制定货币政策产生了担忧。今年2月,特朗普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宣称“掌握重大行政权力的官员必须接受民选总统的监督”,要求所有“独立监管机构”在法规颁布前须提交给白宫审查。
景建国提醒,当美联储的政策被认为可能受到政治因素干扰时,其调控经济和稳定金融市场的能力也会受到质疑,进而降低了美元资产对全球投资者的吸引力。
此外,景建国还表示,长期以来美国凭借北约等联盟在全球范围内施加影响力,巩固美元的地位。但近年来,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一些单边主义行径引发了盟友的不满。
例如,美国对盟友加征关税、在北约军费分摊等问题上采取强硬态度,使得欧洲部分国家开始反思与美国的关系。德国等国在经贸和金融领域逐渐探索减少对美国依赖的途径,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推动区域内的金融合作与一体化进程。美国在中东等地的军事和外交政策调整,也削弱了其在这些地区的影响力,进而影响了美元在石油等关键领域的结算主导权。随着中东地区部分国家寻求与其他国家开展更多以本币或其他货币结算的石油贸易,美元在石油交易中的垄断地位受到了挑战。
美元信用危机
与近期美国遭遇“股债汇三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黄金价格继续创新高,日元、欧元、英镑等货币大幅升值。
在国泰海通证券分析师梁中华看来,这不是美元的流动性危机。2008年、2020年曾经出现过美元流动性危机,机构为了获取美元流动性,会抛售包含美债、黄金、股票等在内的一切资产,表现为黄金、美债都会大跌,美元指数大幅走高,但这次情况显然不同以往。
“这次是美元的信用危机。在美国经济前景悲观的情况下,美元利率不但没有下行,反而大幅上行,而美元汇率反而还贬值,美元的对手——黄金、其他国际货币的价格大幅上涨,这应该是美元的信用风险上升导致的,即全球对美元的信任程度下降,开始寻找替代国际货币。信任一旦被损坏,即使后面特朗普政府撤回这些政策,要想重塑信任就很困难了。”梁中华说道。
美元纸币的本质就是一张纸,其他经济体之所以接受美国人拿着一张纸来买自己的商品,其实是基于对美国政府的信任,相信美国政府可以保证美元纸币的购买能力。黄金价格无视实际利率上涨,本质上就是在证明:美元信用在下降。
美国用了数十年才建立起金融霸权,而如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信用危机。
景建国告诉记者,尽管美元不会在短期内崩溃,但信用下降已在多方面暴露出来。从国际外汇储备币种占比上看,本世纪初美元份额达71%以上,2023年末已跌破60%,显示全球央行对美元信任度降低。
黄金价格走势也反映这一问题,2022年至2024年,伦敦现货黄金价格较2022年11月3日低点上涨超44%,而同期10年期美债实际收益率提高42基点。黄金价格与美元实际利率背离,表明投资者用黄金替代美元进行价值储藏,侧面反映美元信用受损。
美国长期无节制的财政赤字和债务扩张也是重要因素。截至2024年底,美国联邦债务总额突破35万亿美元,占GDP比重高达125%。其持续的财政赤字仅靠增发国债和货币弥补就会导致美元超发,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对美元购买力稳定性的担忧增加。
此外,美国利用美元的国际地位进行金融制裁,如限制朝鲜、伊朗和俄罗斯等使用美元支付结算,2022年冻结俄罗斯外汇储备,使其他国家意识到持有美元资产存在政治风险,降低对美元的信任。
一切或只是开始
美国资产已经遭遇初步抛售,这一切可能只是个开始。
机构十分担忧“海湖庄园协议”(以下简称“协议”)中一系列短视的设想政策。瑞士百达认为,特朗普政府迅速且激进地推行关税政策,这一行为正在撼动美元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地位。这一激进的关税政策与“协议”的内容一致:将关税作为重塑全球贸易和金融体系的关键一环。
美国的保护主义政策严重破坏了长期建立的多边贸易秩序,不仅未能有效解决美国自身的贸易逆差问题,反而引发了各国对美国在全球贸易中角色的质疑。美国对其主要贸易伙伴加征关税,将促使这些经济体积极探索本币结算或其他货币结算的替代方案,以降低对美元的依赖程度。景建国认为,中国与多个国家和地区扩大人民币跨境结算的范围,欧盟也在推动欧元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这些举措都在逐步削弱美元在贸易结算中的垄断地位。
“协议”试图通过将关税和安全保证作为与贸易伙伴谈判的筹码,来解决美元高估以及美国贸易和财政双赤字问题,旨在维持美元储备货币地位的同时推动美元贬值,并提出包括货币干预、延长国债久期的债务互换等解决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协议”对非美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征收所谓的“用户费用”,以及对美国金融资产实施外国预扣税的想法,引发了市场对美国国债作为传统安全资产地位的质疑。
瑞士百达认为,所谓的“协议”是重塑全球贸易和金融体系的错误计划。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层面,“协议”均存在谬误。其最激进的部分将通过三个方面挑战美国金融的稳定性:破坏国债稳定性、削弱美联储的独立性、最终动摇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
尽管“协议”全面实施的可能性极低,但瑞士百达提醒,并不能排除其中部分条款进入政策讨论阶段,包括针对外国持有国债的利息支付征收少量费用。此类费率可能仅适用于新发国债,且因国家而异,在市场动荡期间大概率不会推行。即便如此,该政策仍将对美国债券市场及整体金融稳定构成重大风险。
展望未来,梁中华提醒,如果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操作不当,会进一步破坏美元的信用,可能让本来是中长期缓慢发生或不发生的趋势在短期内快速发酵,美元信用在短期内有加速下降的风险。
如果短期内全球货币体系加速重塑,全球大类资产的定价也会出现较大波动。梁中华认为,资产价格的定价方向可以参考20世纪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虽然大类资产的重塑幅度可能不会那么极端,但方向是类似的,如果一种货币的信用下降,往往会出现汇率贬值、通胀攀升、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上行的情况。近期美元指数大跌,黄金大涨,美元实际利率、名义利率大幅上行,或许已经在反映美元信用的变化。梁中华警告称,如果美元信用持续恶化,美债可能就真的成为一个问题了。
在景建国看来,目前虽难以确定美国资产抛售潮是否会成为长期趋势,但诸多迹象表明这种可能性较大。如果美国不能有效解决财政赤字问题,继续维持高债务水平,且在贸易政策、外交政策等方面不进行积极调整以修复国际信任,投资者对美国资产的信心将持续受到打击。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寻求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全球资产配置将发生深刻变化,美元资产在全球资产中的占比可能会持续下降。
从中长期来看,若美国不改变财政赤字、债务扩张模式,继续滥用美元霸权进行金融制裁,景建国预计美元信用将持续受损,其国际地位被削弱甚至崩溃的风险会逐渐增加。
尽管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主张“以美元强势维护美国金融霸权”,但事与愿违,特朗普一系列损人不利己的行为最终可能不但实现不了制造业回流等目标,反而加速美国金融霸权的终结,甚至出现比半个世纪前布雷顿森林体系破裂更大的危机。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