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皖中评│“滕子京不守滕王阁”引发的文旅思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16:24:00    

皖中评评论员 余明辉(资深时评员)

4月13日,“滕子京姓滕他不守滕王阁谁守”登上微博热搜。《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名作,《滕王阁序》出自王勃之手,两者从作者、年代到风格均差异明显。该话题巧用谐音梗,将滕子京姓氏与滕王阁联结,引发历史与文学的幽默对话。有网民提及参观滕王阁却背成《岳阳楼记》。实际上,滕王阁和岳阳楼分别开展背诵对应文章免门票活动。景区工作人员称,未出现背诵错文章情况,只是岳阳楼景区有游客问路时口误问滕王阁位置 。(大皖新闻网 4月14日)

图源:新浪微博

“滕子京姓滕他不守滕王阁谁守”这一话题,看似荒诞不经的调侃,实则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当下文旅经济中诸多值得深挖的现象与问题。

《岳阳楼记》与《滕王阁序》,一文一序,皆为千古华章。范仲淹笔下的岳阳楼,承载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王勃笔下的滕王阁,彰显着“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美意境。二者从作者、年代到风格,皆有着显著的差异。然而,这个巧妙运用谐音梗的话题,将滕子京的姓氏与滕王阁联结起来,在历史与文学的维度上开启了一场幽默的对话,瞬间拉近了大众与这些经典文化符号的距离。

话题走红背后,是大众对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与强烈关注。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渴望在喧嚣中寻得一片宁静的文化净土,去探寻那些沉淀在历史长河中的精神瑰宝。滕子京、范仲淹、王勃等历史人物,以及他们笔下的岳阳楼、滕王阁等文化地标,成为了人们与历史对话的桥梁。这种网络话题的传播,恰似一场文化的“及时雨”,滋润着人们干涸的精神世界,激发了大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

滕王阁和岳阳楼分别开展的背诵对应文章免门票活动,无疑是文旅融合的一次成功尝试。这种创新举措,将文化与旅游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是对经典文化的致敬与传承,又为景区注入了新的活力。游客们在背诵经典的过程中,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深刻领略到了文化经典的魅力。同时,这一活动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与,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2025年1月1日拍摄的南昌滕王阁景区(航拍照片)。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然而,在这一现象背后,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如有网民提及参观滕王阁却背成《岳阳楼记》,虽然景区工作人员称未出现背诵错文章的情况,但这一细节反映出部分游客对文化经典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了解。在文旅融合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满足于让游客记住一些表面的文化符号,更要引导他们去挖掘文化背后的内涵和价值。如果游客只是机械地背诵文章,却不知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那么这样的文旅活动就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难以长久发展。

“滕子京不守滕王阁”这一话题引发的文旅思考,为我们指明了文旅经济发展的一个方向。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深入挖掘文化资源的内涵,创新文旅融合的模式和方式。可以通过打造文化主题旅游线路、开发文化创意产品、举办文化节庆活动等形式,让文化与旅游实现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同时,要加强对游客的文化教育和引导,提高游客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真正领略到历史文化的魅力。

“滕子京不守滕王阁”虽是一句调侃之语,但它所引发的文旅思考却意义深远。有关方面要以此为契机,积极探索文旅经济发展的新路径,让历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为人们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让中华文化的瑰宝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合报皖中评融媒体工作室

投稿邮箱:zhufy@hf365.com,594544237@qq.com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