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光岳时评|跨越30年的寻人还债,见证仁义与诚信的“双向奔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6 17:58:00    

大众网评论员 杨潇潇

近日,聊城东关街的仁义胡同里,一段跨越30年的温情故事被重新拾起。山东菏泽的张德杰通过“大众网聊城”平台寻找当年在他最困难时伸出援手的“六哥六嫂”徐振岭夫妇,只为偿还600元的债务。尽管得知“六哥六嫂”已离世多年,但这场迟到的感恩,不仅让仁义与诚信实现了“双向奔赴”,更折射出聊城这座城市崇德向善的精神底色。

30余年前,菏泽的张德杰来到聊城做家具生意,和徐振岭夫妇同住在聊城仁义胡同,日常交往中两人建立了深厚友谊。由于生意周转,张德杰曾向徐振岭借了四千多块钱,如今仍欠600元。多年后,由于各种原因,张德杰与徐振岭失去了联系,这600元的欠款从此成为张德杰心中不能释怀的心结。

在寻人过程中,大众网收到不少热心市民的电话,在邻居、战友、同事等的回忆中,徐振岭夫妇所做的一件件平凡善心小事被挖掘出来:父母患病时他们悉心照料、店员的孩子他们视如己出,于亲朋友善、于邻居热情,常年来,他们用始终如一的“热心”点亮生命之爱。这些点滴善举,恰如仁义胡同“让他三尺又何妨”的现代缩影,诠释出“仁义”二字的精神内核。

张德杰的执着还债,同样令人动容。30多年过去,他始终铭记这份恩情。这份跨越时空的诚信与感恩,与徐振岭夫妇的善行形成双向奔赴,共同构成了仁义故事的完整闭环。正如网友所言:“欠债还钱是本分,但三十多年不忘恩情,却是难得的厚道。”这种朴素的情感,正是中华传统美德在当代的生动体现。

像徐振岭夫妇一样,近年来聊城不断涌现好人好事,今年以来,从跪地救人的医务人员段新歌,到勇救落水女孩的普通市民姚立峰、唐兴志,再到临危灭火的公交司机陈保刚,一个个凡人善举不断涌现,让“聊城好人”成为城市最具温度的名片之一。当“仁义”融入城市血脉,普通人的点滴善行便汇聚成文明之光。

文明城市的建设,不仅需要高楼大厦和经济发展,更需要精神品格的塑造。徐振岭夫妇和张德杰用行动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善良、互助、担当这些传统美德永远不会过时。而今,一个又一个“聊城好人”用至真至纯的善行义举诠释出美德的新高度,为社会风气注入更多暖心能量,他们虽然平凡,却承载起美德的时代脊梁。

注:《光岳时评》是大众网·海报新闻在山东聊城开设的第一档网络时评类栏目,关注你关心的事,说出你想说的话。《光岳时评》不限评论地域、不限评论角度,可以是经济评论、时政评论,可以是社会评论、文教评论;可以是鼓舞型评论,也可以是批评型评论;还可以是短评或微评……一个观点、一个建议、一段话、一行字,都有机会被纳入《光岳时评》,都有机会成为聊城奋进崛起进程中的建言者和建设者。投稿邮箱和电话:758289197@qq.com和0635—8229595。欢迎喜爱评论写作的人士加入大众网·海报新闻聊城特约评论员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