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毕节市金海湖新区,新建成的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开诊运营;在贵阳市云岩区,社区养老服务站让“15分钟养老圈”触手可及;在黔东南州民族村寨,“村BA”的火热场面点燃乡村振兴的激情……翻开贵州2024年民生答卷,一幅幅民生实景徐徐铺展。

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金海湖院区,医护人员正在帮助患者就诊。 罗大富 摄
就业是民生之本。“六六就业稳岗计划”让60万城镇新增就业、600万农村劳动力省外务工的目标清晰可见。“贵州技工”“黔菜师傅”等特色培训工程,不仅让群众端稳“饭碗”,更打造出响当当的劳务品牌,织就密实的民生保障网。

黔东南州从江县通过在社区建立“农民工创业园”“农家微车间”等,采取短期用工、季节用工、临时用工等多种方式,让农村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实现顾家、就业两不误。 卢忠南 摄
医疗资源下沉的“贵州实践”令人瞩目。建成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新增22家三级医院、建立140个县域医共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从省城向乡村延伸。全国首创的转诊中心试点,让大山深处的患者通过“一键转诊”直达三甲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的建成,为公共卫生安全筑牢防线……群众“病有良医”的愿景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铜仁市玉屏自治县积极推动完善托育服务,为婴幼儿家庭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服务,不断满足群众多元化托育服务需求。 胡攀学 摄
“一老一小”的服务彰显温度。新增社区养老服务站412个,完成适老化改造7801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9141户,12.15万名失能老人享受“健康敲门”上门服务;托育服务同步发力,25家省级示范托育机构建成,5个市级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老有所养、幼有所育正化作触手可及的温馨场景。
从“民生愿景”到“民生实景”,贵州用实干作答。当每一个民生项目都落地生根,当每一项民生承诺都掷地有声,我们能看到的不仅是数字的增长,更是人民群众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莎
编辑 李娟
二审 杨韬
三审 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