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每天为基站节电1万千瓦时,长沙创业者用物联网技术为数字新基建赋能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9 18:42:00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攀

当前,数字化和低碳化是全球经济的主旋律。如何更好地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得到绿色低碳发展,实现数字化与绿色化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来自中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杨松青,就在这条赛道上不断“闯关”。

初见杨松青时,他正在电脑前忙碌地处理工作。2020年,他带领几个技术人员创办了湖南谛图科技有限公司,以自身掌握的技术为基础,致力于用物联网和5G传输技术,为我省数字化新基建添砖加瓦。“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客户享受到更为优质、高效、节能的产品和服务。”

每天为基站节电1万千瓦时

如果说传统基建是通过物理手段连接人与人、人与物,那么数字新基建就是通过信息与数据将整个社会织成一张联系紧密的大网,还能起到节能降耗的作用。

眼下,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全天候运营的5G基站若能在保证用户使用感知的前提下,做到“闲时”自动休眠,是否就能极大地提升节能效率?记者了解到,当前,我们所使用的运营商网络其实和居民日常用电一样,有高峰和低峰时段,同样也分“忙时闲时”。

“我们现在正在做的就是这样一件事。”杨松青告诉记者,目前,企业借助智慧能耗管控平台,不仅能为运营商基站提供“智慧关断”服务,还做到每天能节省1万度电,并已运用在全省约6200个基站。

在杨松青看来,以数字化发展为代表的新基建行业将是中国发展的未来,“未来我们要比用户更了解用户,成为新型基础建设领域中以业务为主导方向,帮助用户解决问题的综合类平台。”

5年间,企业主导的产品“物联多模态组网系统及云端协同管控平台”,已在节能降耗与安全防患管控服务细分领域,展现出显著的技术优势与市场渗透力。在“数字工程孪生系统”中,不仅能为用户实现设备运行状态实时仿真与故障预测,还能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手段,助力生产效率的提升。

“2022年,我觉得知识的求索是无止境的,就报考了中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今年6月就将毕业,我相信未来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天地。”从一名创业者,到回归校园成为一名学生,再到用不断更新的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创业项目,杨松青的每一步都走得清晰而坚定。

他说,创业路上有风雨也有彩虹,但自己的追梦之心未改,也永远不会停止。“创业于我,其实也是一种精神寄托。”

既能踏实奋斗,也能享受生活

创业以来,杨松青频繁奔波各地与客户进行沟通交流,也在无数个夜晚,同研发人员一起攻关。“很多人觉得创业之后,就会自由很多,但其实时间是不自由的,作为企业的创始人,更不能有任何惰性。”

老家在湘潭的杨松青,选择长沙创业,是因为既有志同道合的伙伴,又有一种独特的创业氛围——既能踏实奋斗,也能享受生活。”在他眼中,长沙的青年友好型城市创建是一种张弛有度的智慧,既包容多元文化,又为创业者提供成长空间。

更让企业暖心的是政府的“隐形护航”。他说,企业的成长,离不开长沙“有需必应、无事不扰”的良好营商环境。政策层面,人社部门为他们提供了创新创业的相应扶持,减轻企业负担;相关政府部门也为他们及时对接行业资源,助力企业扩大影响力。

目前,企业已拥有1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50项软件著作权。对于杨松青而言,创业之路还很长,企业还可以在更多的领域实现进步和超越。

“未来我们将更加聚焦AI技术与行业场景的深度融合,以计算机视觉为核心打造企业智能化底座。”他表示,今年企业将重点推动视觉模型从传统图像识别向空间智能升级,结合边缘计算实现工业质检、安全防患等场景的毫秒级响应,全力打造形成“智能质检员”“数字巡检官”等创新应用。

“在生态层面,我们还将联合上下游伙伴建立工业视觉检测标准,降低企业AI应用门槛的同时构建起可信技术屏障,确保AI服务既高效又合规。”他充满希望地说,“创业如同滚雪球,长沙的‘坡道’够长、‘雪量’够厚,我们只管稳住重心,一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