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瓶降解需要多少年?”“哪些属于可回收物?”4月20日,一场以“在西溪河‘阅’见春天”为主题的亲子活动在西溪河畔举行,30个家庭沿西溪河绿道徒步2.1公里,通过“环保+阅读”的趣味打卡任务,在亲近自然的同时传递绿色理念,为春日增添一抹色彩。

边行走边“捡”知识,环保任务趣味多
“爸爸!这里有个塑料瓶!”参赛小女孩豆豆踮着脚,用夹子从灌木丛中勾出一个沾满泥土的饮料瓶,兴奋地塞进分类袋。从八字桥出发,亲子家庭手持夹子、垃圾袋,沿河展开“寻宝行动”。烟蒂、纸屑、零食包装……小朋友们像侦探般搜寻每一处角落。

首站文三路凉亭处,大大的垃圾分类箱早已“严阵以待”。“塑料瓶降解需要450年,废电池是有害垃圾!”活动现场还设置了抢答环节,答题成功可获得一份精美的小礼品。一旁的家长感慨道:“这种实践教育让孩子知道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比我们说教更生动管用!”
春日宜“诗” 奔赴一场与自然的“阅”会
值得一提的是,西溪城市文化公园打卡点“雅韵飞花”,通过孩子们抽取“植物”“河流”等主题竹签并背诵相关古诗的方式,巧妙融合了诗词文化与环保理念。
点点抽取的主题是“植物”,她稍作思考,答出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赢得在场人员的“点赞”。终点处的“童声传书”更是温馨,孩子通过肢体语言描述经典故事,帮助家长猜题。
“我们希望阅读不再局限于室内,而是与自然探索结合,让文化‘活’起来,让阅读更有趣。”活动负责人表示:“游戏形式更能调动孩子们的阅读积极性,能将阅读的知识更好地运用到生活当中。”
古河换新颜 共绘“无废”未来
“在小时候的印象中西溪河还是‘脏乱臭’,现在再看,完全变了样!”参与活动的陈女士感慨道:“如今绿树成荫,水清景美,在这里带孩子徒步简直是享受。”

据悉,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西溪河逐渐暴露了水态恶化等问题。2007年,西溪河被列入专项整治项目,利用高新生物技术手段等多种净化河水水质的新工艺新方法,让水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河道治理不仅让水质提升、生态复苏,更让承载千年故事的古桥重新融入现代生活。“西溪河的蜕变是‘久久为功’的成果,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河道保护,让居民成为治水护水的参与者。”西溪街道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