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列服务保障自贸区建设的
秘笈从何而来?
南宁良庆:依法履职
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办案机制
摸着石头过河,是人们对我国改革开放路径的生动比喻。进入新时代,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成为改革开放全新局面的一抹亮色。自2013年设立全国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来,中央已经批准设立了22个自由贸易试验区。
与东南亚陆海相连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于2019年8月设立了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下称“广西自贸区”),其愿景是经过三至五年改革探索,力争建成投资贸易便利、金融服务完善、监督安全高效、辐射带动作用突出、引领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高标准高质量的自由贸易园区。
今年3月底,最高人民检察院调研组在广西调研时,要求该区检察机关立足区位特色,找准检察履职服务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建设好、运行好中国—东盟成员国总检察长会议官方网站、中国—东盟成员国检察官交流培训基地,更好发挥涉外检察工作职能作用,助力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中,检察机关可以做些什么?五年时间倏忽而逝,检察机关又做了些什么?记者日前走进位于广西自贸区南宁片区的良庆区检察院,探寻检察履职办案服务保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印记。
“检法公行”四部门
火眼金睛识别真假西游
自由贸易试验区,试什么?验什么?相当大程度上是试一试某项制度可不可行,检验一下效果如何。
习近平总书记对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作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力争取得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要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等重要指示。22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始终注重推进制度创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如广西自贸区就在3月中旬发布了第六批制度创新成果,包括20项改革试点经验和25项最佳实践案例。
“广西自贸区包括南宁片区、钦州港片区、崇左片区三个片区,其中南宁片区全部位于良庆辖区范围内,产业发展方向为现代金融、智慧物流、数字经济、文化传媒、新型制造产业。”良庆区检察院检察长何晓莹向记者介绍,“围绕相关领域我们办理了一批有突破性的案件,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制度创新成果。”
南宁市以良庆区检察院为试点开展知识产权检察履职机制改革,指定该院集中办理全市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案件。南宁市检察院就此打造了广西检察机关首个在基层院运行的市级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中心,该中心获评2023年度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集体;还建立了“检法公行”联动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新格局工作机制,即与法院、公安及其他行政机关加强联动,依法办理侵犯知识产权案件,完善“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梦幻西游》《大话西游》是两款广受游戏玩家欢迎的网络游戏。然而不少玩家发现,网上还有两款高度相似的游戏分别叫《梦回西游》《重回西游》。
接到群众举报后,南宁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经研判将该线索移送公安机关。经查,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李某、邓某等6人在未经《梦幻西游》《大话西游》权利人授权许可的情况下,制作“私服”游戏《梦回西游》《重回西游》,在网上销售获利288万余元。
该案是广西首例游戏“私服”侵犯著作权案,良庆区检察院依法介入。“我们引导公安机关规范提取电子数据证据,通过网络销售记录联系买家核实‘私服’游戏与正版游戏的区别;启动检察一体化办案模式,三级检察院共同解决网络游戏‘私服’复制、发行认定、侵权鉴定、电子数据证据规范有效提取、网络远程勘验获取的电子数据MD5值审查等办案难题。”良庆区检察院知识产权办案团队负责人杨芳告诉记者,2024年2月,法院以侵犯著作权罪分别判处李某、邓某等5人三年六个月至一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80万元至17万元不等。
值得一提的是,该案中的谭某2022年2月才加入李某、邓某的工作室,主要负责客服工作,只领取固定工资,不参与利润分配,犯罪情节轻微,系初犯、偶犯、从犯且自愿认罪认罚。良庆区检察院对其作出不起诉决定,并依据行刑反向衔接机制,向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发出检察意见书。随后,该局对谭某作出警告、没收4万元违法所得、处4000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据了解,自2022年4月建立“检法公行”联动工作机制以来,良庆区检察院共办理知识产权行刑反向衔接案件17件。
2023年3月,“检法公行”联动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新格局工作机制入选广西自贸区第四批自治区级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区进行经验复制推广。
“天空地”一体化
守护这方“良田美景”
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在广西考察时指出,要发挥广西林果蔬畜糖等特色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让更多“桂字号”农业品牌叫响大江南北。
邕江之畔的南宁,拥有“良庆百香果”“横州茉莉花”“古辣香米”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当地优质而又独特的山水林田资源,对于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良庆区检察院探索“天空地”一体化办案应用场景,主要用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领域案件办理。“天”指的是南宁一号、二号卫星,这两颗用于政府社会治理的卫星,可以为南宁、广西乃至东盟提供空间信息服务。“空”是指用无人机空中航拍采集地貌、地形等信息,相对卫星数据来说更便捷、清晰。“地”则是实现涉案行政执法数据的互联互通、便捷查阅,以及实地踏查案发现场,进行调查取证。
“去年夏天,我们在开展‘检察公益诉讼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工作时,听到村民反映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问题。”良庆区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赖金静告诉记者,该院起初以公益诉讼立案,后来又发现了刑事案件线索。
该院调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矢量数据,与卫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叠加,发现部分农田存在挖塘养鱼等“非粮化”现象。再对不同时期的农田地貌进行历史影像比对,发现部分农田存在“撂荒”现象。
“我们将筛选出的60余条非粮化、撂荒图斑线索导入地图软件导航到现场,再利用无人机进行航拍取证,在地图软件上测算面积,发现约370亩高标准农田存在非粮化、撂荒等情况。”该院第二检察部检察官冯科超向记者介绍如何运用“天空地”一体化办案应用场景进行取证固证。
村民反映尤为强烈的是部分高标准农田土壤培肥工程并未完成。按照设计,该工程要实施两年,但只实施了一年,施工单位便声称完成了,涉及大塘镇3645亩农田。
“我们调取购买肥料合同、收据、运货单及施工图片,发现施工单位有伪造其他公司印章、虚构合同等行为。”冯科超说,经比对施工图、竣工图和实地调查,还发现10条田间道路长度不达标,土路肩、挡土墙、错车台未建设,路面与路基分离等工程质量问题,却按全部工程量去申报结算资金,涉及金额约150万元。
针对这些问题,良庆区检察院向相关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对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和非粮化、撂荒等问题进行整改,对虚增工程量、虚报结算资金进行核查。
截至目前,相关部门共整治高标准农田非粮化问题51亩,治理撂荒耕地上万亩,对3645亩高标准农田进行土壤培肥,能修复的工程质量问题全部完成补建,不能修复的核减资金140万元。
此外,良庆区检察院还将办案中发现的涉嫌伪造公司印章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据了解,除了上述案件,该院还运用“天空地”一体化办案应用场景办理了八尺江(库)流域综合治理等多个公益诉讼案件。在中国—东盟成员国检察官交流培训基地学习的老挝、印度尼西亚等国检察官,在该院进行现场教学时对“天空地”一体化办案展现出浓厚兴趣,希望能应用到本国办案中。
在2024年10月举行的全国自贸片区创新联盟合作交流活动上,“天空地”一体化办案应用场景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入选《2023—2024年全国自贸片区经典制度创新案例汇编》。
“三个当场”
擦亮“营商广西·桂在便利”服务品牌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全面履行检察职能依法服务和保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指出,“鼓励各地因地制宜设置自贸试验区专门机构或者派驻检察室、专业化办案团队,强化组织保障,延伸服务触角”。
广西壮族自治区检察院推动在广西自贸区三个片区均成立派驻检察室并实质化运行,持续擦亮广西着力打造的“营商广西·桂在便利”服务品牌。
钦州市检察院派驻广西自贸区钦州港片区检察室与行政审批局、综合执法局会签《关于加强检察机关与市场监管部门协作配合的意见》,合力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在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的企业明镜系统开通法律监督与服务功能,对企业法律需求快速响应。
崇左市检察院派驻广西自贸区崇左片区检察室走访盐津铺子等企业,就知识产权保护、员工权益保障等提供法律服务。推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妥善化解涉外矛盾纠纷,受到企业和社会各界好评。
南宁市检察院派驻广西自贸区南宁片区检察室围绕“为国家试制度、为改革闯新路、为首府谋发展”,建立完善办案机制5项,其中指导良庆区检察院建立机制4项,把企业“需求清单”转化为检察工作“任务清单”。
“我们在走访时,一家企业反映遭遇报案后受立案难、受立案不规范等情况。”良庆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吴幼凤说,该院随后与公安机关加强沟通、达成共识,联合出台《关于加强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涉企刑事案件线索办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双方在办案时严格落实“三个当场”,即当场进行接受案登记、当场接收证据材料、当场出具《接受案回执》或接收材料清单,并告知查询案件进展的途径。据统计,自2024年2月推出该机制以来,检察机关共受理南宁片区涉企刑事案件线索6件,公安机关受理48件,均做到“三个当场”。2024年6月,该机制顺利通过自治区自贸办创新案例采集管理平台审核。
(检察日报 李钰之 邓铁军 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