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全国重点媒体聚焦江苏盐城绿色转型实践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6 15:54:00    

4月21日至24日,“改革开放勇突破,绿色低碳当先锋”2025年全国重点媒体盐城行活动成功举行。20余家全国重点媒体负责人及记者深入盐城,探访零碳产业高地、生态湿地秘境与科创前沿阵地,以镜头和笔触记录这座滨海城市的绿色实践。从技术创新到生态保护,从数字赋能到文旅融合,盐城以“双碳”为引领的高质量发展路径赢得来盐媒体的高度评价。

零碳产业

技术破局打造全球样本

在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液化天然气冷能循环利用的“零碳样本”令媒体代表惊叹。这一技术将液化天然气升温释放的冷能引入滨海港片区的冷水鱼养殖基地,既为大西洋鲑鱼提供适宜水温,又避免生态破坏,实现能源利用与生态保护双赢。南方周末报社华中区域总经理孙丽直言:“盐城的创新实践为全球零碳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技术与生态的深度融合令人震撼。”她表示,将组织ESG领域专家赴盐城交流,促进经验交流推广。

潇湘晨报编委魏伟则将盐城的实践视为“叩开零碳未来的钥匙”。“‘向海图强’不仅是口号,更是盐城人用智慧与魄力书写的答卷。滨海港区的冷能利用方案,展现了城市在绿色转型中的硬核实力。”他说。

生态湿地

候鸟天堂诠释“盐城温度”

东台条子泥湿地成为媒体镜头下的焦点。720亩高潮位栖息地上,数十万只候鸟振翅翱翔,414种鸟类记录(含22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勾勒出“鸟类国际机场”的壮美画卷。纵览新闻网端首页编辑部副主任吴光艳对比家乡白洋淀后感慨:“盐城的水清岸绿令人惊艳,这里不仅是候鸟的天堂,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黄海森林生态旅游度假区以“全国首家零碳旅游区”的身份赢得赞誉。津云品牌部主任王琳漫步海林大道后感叹:“负氧离子含量高达每立方厘米5200个,PM_2.5常年低于8,在这里呼吸间皆是‘绿色财富’。”

九龙口湿地公园则将非遗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淮剧、杂技表演与藕粉圆制作等民俗体验,让封面新闻记者于婷赞叹:“盐城文旅的魅力在于‘生态为底、文化为魂’,这种创新模式为全国提供了文旅融合的新思路。”

绿色+数字

双轮驱动开辟新赛道

在盐城绿色低碳科创园,“低碳步行者”装置引发媒体互动热潮。记者每走一步即可点亮灯泡,直观感受节能价值。红星新闻一级资深记者罗敏评价:“从风电、光伏到储能技术,盐城正加速打造全球可再生能源科创中心,每一步创新都在为‘双碳’目标蓄力。”

长三角(盐城)数字视听产业基地的3D成像技术与虚拟数字人模型,则展现盐城“数实融合”的雄心。华商报总编辑杨君表示:“盐城以数字技术赋能绿色转型,开辟了‘绿色+数字’双创新赛道,这种魄力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

生态保护

温情叙事书写“盐城奇迹”

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39头到8216头的种群增长奇迹,成为媒体热议的案例。大象新闻副总编辑李金锋动情地表示:“导游讲述麋鹿‘爱情故事’时,眼中满是温情。盐城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呵护,让这里成为濒危物种的真正家园。”

荷兰花海则以3000万株郁金香打造“中国郁金香第一花海”,海西晨报社副社长廖桂金称赞:“盐城不仅以花卉之美吸引游客,更将‘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为乡村振兴与低碳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文旅范本。”

四天的行程,全国媒体代表用镜头与文字为盐城写下“绿色注脚”。从零碳产业的创新实践到湿地的生态奇迹,从科技赋能的硬核实力到文旅融合的温情叙事,盐城以“双碳”为引领,交出一份高质量发展的立体答卷。(编撰丨王咏 摄影丨杨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