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雾锁山城,时年23岁的中共地下党员江竹筠突然接到党组织的指示——和一位名叫彭咏梧的同志“结婚”。

彭咏梧当时是中共重庆市委第一委员。由于地下工作形势日趋严峻,为更好地掩护彭咏梧的真实身份,上级领导决定由江竹筠假扮彭咏梧的妻子,并协助他完成党组织的各项任务。

就这样,江竹筠成了彭太太。共同生活、共同战斗的经历使二人渐渐产生了深厚的革命感情。1945年,中共南方局和重庆市委批准江竹筠与彭咏梧正式结婚。

第二年4月,江竹筠生下了儿子彭云。尤为珍贵的是,档案上印下了彭云最初的足迹。小脚印是新生命的诞生,也是红色血脉的传承。

1947年秋,彭咏梧向中共川东临委主动请缨,与江竹筠等人由重庆赶赴下川东,组织领导武装斗争。
临行前,江竹筠一家专门来到重庆千秋照相馆,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全家福。

随后,他们将儿子彭云托付给亲友谭竹安、谭正伦姐弟抚养。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竟是他们一家三口的最后一次团聚。
1948年1月,彭咏梧在一次战斗中不幸牺牲。残暴的敌人将彭咏梧的头颅砍下,挑到奉节竹园镇游街示众。
得知丈夫牺牲的噩耗,江竹筠万分悲痛。

△江竹筠孙子 彭壮壮
当时组织上说,她可以留在重庆照顾孩子,但是她拒绝了。她要求回到爷爷工作的地方,继续爷爷没有完成的工作。
1948年6月14日一早,江竹筠走在万县法院街的石梯路上。刚到路边,江竹筠忽然听到有人喊她。
当时,重庆许多党员被捕的风声已经传到下川东地区。对敌工作经验丰富的江竹筠马上警觉起来,快步前行,但就在此时,两名特务突然冲了过来,抓住了江竹筠。
不幸被捕后,江竹筠被关押在重庆的渣滓洞监狱。为得到重要情报,敌人对她严刑审讯。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党委书记 徐光煦
施刑的时候,她一次次晕死过去。特务用冷水、辣椒水泼她,让她清醒过来。面对这样一种残酷的环境,她没有改变共产党人的意志,所以大家尊称她为“江姐”。
1949年8月,江竹筠给亲友写下了一封“托孤信”。

我有必胜和必活的信心……年底有出牢的可能。
假若不幸的话,云儿就送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孩子们决不要(娇)养,粗服淡饭足矣。
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年仅29岁。她英勇牺牲时,距重庆解放仅剩16天。
江竹筠是无数革命先烈的缩影
也是红岩精神的鲜明代表
她至真至诚 无怨无悔
坚定执着 舍生取义
这样的精神
不仅在山城重庆的渣滓洞中闪耀
更跨越山海
在宝岛台湾的隐蔽战线上
绽放出同样凛冽的锋芒
1950年1月,台北的冬季被阴雨笼罩,湿冷的空气弥漫在每一个角落。一位男子突然冲进屋内,声音压得极低,却透着急迫:“快,搬家!”怀有身孕的妻子来不及多问,只是下意识地抓起身边的行李。不一会儿,几道黑影从门外的暗处悄然闪出,手电筒的强光瞬间刺破黑暗。
李苍降被捕,而妻子曾碧丽也未能幸免,他们被押往国民党保密局监狱。

李苍降,台湾芦洲人,台湾抗日名将李友邦的侄子。他自幼以叔父为榜样,心怀家国。1946年,李苍降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来到杭州求学。

1947年,李友邦因“二二八”起义被国民党反动派非法逮捕。消息传来,李苍降心急如焚。他毅然放弃学业,踏上返乡之路。
回到台湾后,他开始积极筹组进步团体,并于当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冬,根据组织安排,李苍降转往基隆开展党的地下工作。

△中国历史研究院研究员 金民卿
国民党退踞台湾以后,对共产党的活动是严密控制的。当时我们地下党在台湾举步维艰。
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下,李苍降等人迎难而上,加大了宣传力度。他们编辑、印制的《光明报》甚至出现在了蒋介石的办公桌上。蒋介石看后大发雷霆,下令台湾情治部门尽快破案。
随着抓捕的扩大,李苍降和妻子曾碧丽最终未能逃离魔爪。

在狱中狭窄的押房里,李苍降收到了国民党下达的死刑判决书。他用颤抖的手,蘸着墨水,在泛黄的纸张上给妻子曾碧丽写了一封不见得寄得出去的信——《与妻诀别书》。

我记得我们相识的时候是一九四八年初春……那时我们是何等的快乐,呼吸着山间新鲜自由的空气。
你时常帮助我,原谅我的不对,我却不但没有帮助过你,使你安居,且累你受这大难,你却能勇敢地忍受,对我毫无怨心。
为了逼迫李苍降招供,特务们对曾碧丽下了毒手。此时曾碧丽距离预产期已不足一个月了。即便在这样的绝境中,生命的力量依然顽强地挣扎着。

△李苍降女儿 李素慧(黎红)
他们就去找了医生、护士,然后叫她用力,要生小孩。她根本没力,生不出来,一群人就合力把小婴儿推出来。小婴儿出来不会哭,他们就打她的屁股。大约五分钟以后,我妈妈后来形容说,这小婴儿像小猫一样叫了一下。
在给妻子的信中,李苍降写下了对女儿的期许。

关于小儿黎红的事。她生在狱中,长在狱中,在苦难中挣扎生长起来……我不希望她做一个娇柔软弱的女郎,而希望她做一个刚毅能干的新时代的模范女性。这也须全依靠你的管教了。
“冬天有凄凉的风,却是春天的摇笼。”我们的牺牲是光明前难免的事,你不必为我的死而过度悲伤吧。
1950年10月14日清晨,李苍降被押赴马场町刑场。一声枪响,李苍降倒在血泊中,年仅26岁。

李苍降牺牲八个月后,国民党当局迫于压力,释放了他的妻子曾碧丽和年幼的女儿黎红。
如今,黎红与已经100岁的母亲曾碧丽相依相守,过着平静的生活。

“冬天有凄凉的风,却是春天的摇笼。”李苍降的信仰之火始终未曾熄灭,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又是一年清明节。英烈的绝笔跨越时空,敲击着我们的心灵。如今,盛世已如他们所愿。我们会带着他们的期许,奔赴每一个明天。
敬请收看今天(4月4日)20:00
CCTV-4《国家记忆》
《绝笔》(第五季)
之
《听到胜利的号角 江竹筠》
《春天的摇笼 李苍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