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直径0.018毫米的缝合线、一根直径0.05毫米(与头发直径相当)的针,将头皮下的一根动脉连接到两根脑血管上,让血管“无缝”吻合……近日,一名9岁的烟雾病患儿在接受广东医生团队的高难度手术之后,脑出血的病情稳定了下来,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得到改善。

4月16日下午,萱萱在病房里活动,与医生团队聊天
女孩突发脑室出血陷入昏迷精细操作让血管“无缝”吻合
9岁的萱萱(化名)家住湖南邵阳,今年3月的一个清晨,她突然头痛剧烈,呕吐过后不久就陷入了昏迷。马上送到当地医院后,医生检查发现萱萱脑室出血,并可能与烟雾病有关。
不久后,萱萱家人带她来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广医二院”)治疗。该院神经外科副主任佟志勇教授团队为萱萱进行脑血管评估检查,确诊其为“烟雾病并发脑动脉瘤”。医院脑血管病专家团队为萱萱先进行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避免二次出血危及生命。

脑血管造影,显示烟雾病伴动脉瘤破裂
4月10日,待萱萱病情稳定后,佟志勇教授团队为她实施了儿童烟雾病血管联合搭桥手术(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序贯双搭桥术和颞肌贴敷术)。据悉,这是华南地区首例儿童烟雾病脑血管序贯双吻合术。

佟志勇教授在手术中
记者了解到,由于患儿的脑血管极其细小,血管直径仅约0.5毫米,团队使用细如发丝的针直径只有0.05毫米,缝合线只有直径0.018毫米,肉眼几乎看不见,手术需要全程在高倍显微镜下操作。

患儿手术中用到的直径0.018毫米的缝合线(如紫色框内所示),与下方头发丝粗细形成对比
“此项手术就是通过将耳朵前方的颞浅动脉分离下来,穿越肌肉和颅骨,缝合到大脑表面的血管上,联通脑外与脑内的‘生命之桥’,改善患者脑组织的血液供应。”佟志勇解释道。
术中,医生团队在脑动脉上“绣花”,成功将头皮下的一根动脉连接到两根脑血管上,血管“无缝”吻合完毕。经过搭桥后,萱萱颞叶大脑中动脉流速从3厘米/秒提升9倍至27厘米/秒,额叶大脑中动脉流速从4厘米/秒提升至12厘米/秒,脑表血流速度明显增快。
术后1小时,萱萱便苏醒过来。术后第二天,她便能下床走路。医生团队计划间隔1个月后,为萱萱进行左侧联合脑血管搭桥手术,完成整个治疗方案的闭环。

术中荧光造影,显示序贯双搭桥的两个吻合口血流通畅
警惕孩子突发肢体无力、言语不清脑血管搭桥后降低出血风险
烟雾病是一种病因和病理不明的罕见脑血管疾病,因异常血管网在脑血管造影图像上形似烟雾而得名,年发病率为0.35-0.94/10万人,好发病年龄为5-10岁和30-40岁,通常女性患者是男性的两倍,是儿童第二高发的脑血管病。
佟志勇介绍,烟雾病患者的颅内的颈内动脉进行性狭窄,颅底代偿性增生的烟雾状异常血管网存在结构缺陷,儿童因代偿不足易脑缺血,成人因血管破裂或动脉瘤易脑出血,严重影响生命质量和生存期。
儿童脑血管直径小于1毫米,显微血管吻合技术难度较大,传统的单支脑血管搭桥手术能提供的血流量较少。大部分医疗中心采用脑贴敷术的间接脑血管搭桥技术治疗儿童烟雾病,部分患儿术后复发脑缺血和脑出血,需要再次脑血管直接搭桥手术治疗。
佟志勇团队于2019年首创脑血管序贯双吻合技术,将一根头皮动脉和两根脑血管进行吻合,从而提供更多的血流,降低术后脑水肿、出血风险。研究结果显示,患儿接受这种手术后,每年脑出血的概率能从8%下降至2%。
专家指出,儿童烟雾病早期发现对预防脑卒中至关重要。家长须警惕孩子出现的反复短暂性脑缺血症状,如突发肢体无力、言语不清或视物模糊,特别是运动后加重的单侧肢体麻木或抽搐。不明原因的头痛、晕厥以及发育迟缓(如语言或运动能力落后同龄人)也可能是潜在信号。对于存在这些症状的儿童,尤其是伴有家族史或合并唐氏综合征等疾病的患儿,应及时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
文、图|记者 朱嘉乐通讯员 许咏怡 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