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踏青游玩,警惕蜱虫!
市疾控中心提醒,一旦被咬,千万不要用手直接捏、拽
水母网讯(YMG全媒体记者 张苹 通讯员 胡志强 曾颖雪)假期临近,气温回升,不少人都开始计划外出游玩。但有一种危险悄然潜伏——蜱虫,它体型虽小,危害却大,轻则引发皮肤感染,重则传播致命疾病。市疾控中心提醒:蜱虫虽小,却能给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一定要多加防范。
蜱虫,又名壁虱、扁虱,俗称草爬子、狗豆子,常栖息在草地、树林中,专以吸食动物血液为生。其头部有倒刺,一旦附着人体,便会牢牢钻入皮肤吸食血液,难以自行脱落。更为严重的是,蜱虫可携带多种病毒,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森林脑炎病毒等。当它叮咬人体时,这些病毒可能随之进入体内,引发严重疾病,危及生命。
如何预防蜱虫叮咬?做好个人防护,上山农耕前,务必穿戴紧口、浅色、光滑的长袖长裤,将裤腿扎进袜子,减少皮肤暴露面积。同时,选择长靴,有效阻挡蜱虫。建议携带驱避剂,按照产品说明,将其喷涂在衣物、鞋子和暴露的皮肤上,形成一道无形的防护墙,驱离蜱虫。避开蜱虫密集区域,尽量在道路上行走,避免进入杂草丛生、树木繁茂的偏僻区域。蜱虫多生活在这些地方,保持安全距离,能降低被叮咬的风险。劳作过程中,定时检查身体,特别是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它们是蜱虫的“最爱”。收工后,进行全面检查,一旦发现蜱虫,立即采取正确处理方法。
被蜱虫叮咬了怎么办?倘若不幸被蜱虫叮咬,切勿慌乱。千万不要用手直接捏、拽蜱虫,因为这样可能导致蜱虫头部残留在皮肤内,增加感染风险。正确的做法是,使用镊子尽可能贴近皮肤表面,夹住蜱虫头部,缓慢、平稳地向上提拉,直至蜱虫完全脱离皮肤。取出蜱虫后,用碘伏或酒精对伤口进行消毒,并密切关注身体状况。若出现发热、乏力、皮疹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并告知医生蜱虫叮咬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