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山:一种中国信仰专论》 (法)沙畹 商务印书馆
历史上的泰山,并不是作为单纯的景点呈现在世人面前。在中国,没有哪座山,能像泰山这样,与历史上的皇权建立了如此紧密的联系。根据现有史料,历史上正式在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的帝王有: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和宋真宗赵恒,共六位。自明太祖朱元璋废止泰山封禅习俗后,泰山信仰也并未因此而消失。明朝多位皇帝曾派大臣前往祭祀。清朝皇帝更是驻跸或祭拜泰山,仅乾隆一人就六登泰山之巅。
《泰山:一种中国信仰专论》是法国汉学家沙畹的代表作。为厘清中国人对泰山信仰的个中原因,沙畹曾两赴泰山,收集了大量碑铭与地方文献资料。他从正史入手,借鉴社会学的研究视角,注重对民间信仰、民间故事、碑志及景观实物的记录和挖掘,将中国传统名山纳入文化史、政治史和宗教史视角进行考察,从而揭示了中国乃至东方文明的民间信仰与宗教、政治、文化的关系。
沙畹指出,泰山“海拔高度只有1545米。尽管如此,她却是中国东部最高的山岳,因此也被看作周边所有山峰的管理者和东方的主宰”。这里需要纠正一下,泰山并非中国东部最高的山岳。从经度看,黄山比泰山更靠东。从高度看,黄山海拔1865米,略高一筹。即便是在中国古人推崇的五岳中,泰山高度也并非鹤立鸡群。但这些比泰山更雄伟更险峻的山岳并没有成为帝王将相趋之若鹜的封禅圣地。史料记载首位登上泰山举办封禅大典的帝王秦始皇,并没有选择距离更近且更高的华山,这些都证明,在古代帝王心目中,泰山不单纯是一座山,她有其他山岳无以比拟之处。
“在所有国度不论何时,山岳都是诸神明流连眷顾之所。”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华夏文明自然不能例外,“自周朝起,五岳之神就得到了与‘三公’,即朝廷三位最高级别的官员相同的待遇”。现有资料无法阐释秦始皇当初为何选择泰山而非其他山岳,以当时的地理知识,泰山可能是他们所知的中国东边最高的山。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太阳在中国阴阳学说中向来有着深刻的喻义。作为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秦始皇的雄心与自豪不言而喻。而秦始皇的封禅之举,对后来的帝王自然带有强烈的示范效应。
“自从泰山神被视为人类命运的主宰,他的神格也便明确起来。人们在此时将其称为‘天孙’,以解释他行使的权力”。封和禅两种仪式,分别代表“祭天”和“祭地”。在确立泰山独有的“神格”后,皇权将封禅大典钦定于泰山,以便权力与“神格”的合二为一。在“家天下”传统理念之下,皇帝是国家身份的代表者,自然也是泰山“神格”的唯一阐释者。从这层意义上讲,封禅,本质上是封建统治阶层巩固权力的一种话术。秦始皇亲自登上泰山开展祭祀活动,为“顺天意”寻找自然神明赋予皇权的合法性。宋真宗赵恒封禅“意外”获得天书,更是将这种“顺天意”表演到极致。至于祭祀中祈求风调雨顺,更像是体贴民情、皇恩浩荡的彰显。
封禅大典是泰山独有的古老礼仪,构成了泰山崇拜与信仰的重要内容。这种“独有”因为皇权的加持,构成了排他性。王权信仰,信仰的前提是造神,为自己统治合法性提供难以求证的自然法则。经过多重因素的叠加,泰山逐渐从自然具象上升为精神信仰层面的抽象,泰山便不再只是单纯的一座山。秦始皇的封禅传统一经确立,自然为后来者巧借自然神明强化权力的正统性创立了通道。
本书仅仅就泰山而论泰山,对于文化层面虽有涉猎,但又极为控制。有一方面信息本书未能深入剖析:作为儒家思想创立传播“领军”人物的孔子,其故乡曲阜距泰山不到一百公里。孔子曾“登泰山而小天下”,足见孔子对泰山极为推崇。帝王前往泰山封禅大典或是祭祀,大都不忘前往曲阜孔庙祭拜。
俗话讲,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在皇权对泰山信仰的强大示范作用下,民间对泰山同样充满景仰之情。民间无法重复皇权那样声势浩大的封禅活动,因此只能另觅他途,但又不能脱离泰山这一根本。于是,泰山派生出各种神明,最典型的有泰山神、玉皇大帝、观音菩萨、碧霞元君等。本书中,“作者重构了历史上泰山的神格层累式叠加的过程。泰山从一位身份不明的自然神明,逐渐演变为人神之间的沟通者、主掌生死的东方主宰,以及保佑妇女及孩童健康的女神”。在历史的长河中,随着民众的各取所需,泰山“神格”出现细分,不过“泰山还与其他神明拥有亲属关系”。古人信奉血缘纽带,神明“亲属关系”的确立,实际上也是为其他神明寻找更具信仰力的神明作为后盾。
沙畹指出,如果说人们依其形象而创造神明,这种形象不是一蹴而就的。一种信仰的生成演进,自然离不开历史的千淘万洗。“在此一信仰里,我们如同看到了一幅人类精神演化的概貌,人们通过长期的发展而不断地修饰着他们的神明,以使之越来越与他们自身相像”。在民间崇拜的文化熏陶下,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纷至沓来,为这座本就具有举目“神格”的大山,赋予更多文化内涵。李斯的“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勾勒出泰山的广博与包容。杜甫则以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发了个人的豪迈情怀。民间信仰逐渐融入日常生活,比如典故“有眼不识泰山”,人们还习惯将那些德高望重之人尊称为“泰斗”。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 禾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