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南安用“制造+服务”打造银发经济县域样本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17:35:00    

养老既是人生大事、家中要事,也是社会大事、国之大者。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了3.1亿,占全国人口数的22%,人口老龄化进程持续向纵深演进。

在这场关乎国计民生的时代命题中,作为全国民营经济标杆县域之一,南安民营企业家们以全产业链创新给出了解题方案:从适老化产品研发到智慧康养服务,从老龄人力资源开发到居家改造体系构建……当前,这座千亿产业之城正以“制造业+服务业”双轮驱动,把“夕阳事业”转变为“朝阳产业”,打造银发经济县域样本。

做好银发产品抢滩银发经济蓝海

春日晨曦中的南安大地,实业脉搏强劲律动。福建省诺华卫生用品有限公司内,物流区一派繁忙景象:自动化装车平台前,标准集装箱整齐排列,叉车将打包完成的老年护理产品码放成矩阵。“这5个柜货打算发给南美客户,公司最近的老年用品订单排得满满当当。”南安市日用轻工协会会长、福建省诺华卫生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诺华”)董事长郑友套边查看报关单边向记者介绍。这位卫生用品行业的资深从业者,正带领企业深耕银发经济新蓝海。

作为一家主要生产和销售卫生巾、纸尿裤等卫生用品类的企业,诺华精准把握人口结构变迁的商机,逐步探索以婴儿纸尿裤为主,老年人纸尿裤为辅的产业格局。在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专为海外市场设计的护理垫正从流水线上缓缓送出,每条生产线每小时可产出上百片专业护理产品。

“今年开春后,我们收获了不少海外订单,其中,老年人纸尿裤占了不少。第一季度的订单有1000多万美元,现在正根据订单调整生产排期。”郑友套指着看板上的生产数据告诉记者,这两年,老年人市场需求逐渐增大,诺华的老年人产品的生产份额也不断增加,从2019年的10%跃升至目前的30%,今年预计再增5个百分点。

隐形盾鞋服科技有限公司于2022年便开始研发老年家居产品。

同一时间,位于康美镇的隐形盾鞋服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隐形盾”)也在银发领域“开疆拓土”。展厅里,该公司董事长林国栋向记者展示其适老化创新成果:采用抗菌防霉防螨防异味技术的床上四件套,能够有效灭杀细菌,还能防螨;抗菌家居服、防臭袜能有效减少异味产生、减轻走路过程中震动……

“2022年,公司已经开始研发老年家居产品,现已覆盖服饰、寝具、鞋履等品类。以后会增加更多细分品类,理解老年人需求,并与线上老年人用品店铺、线下的行业协会等协同发展。”话音未落,林国栋随手拿起一双防滑鞋介绍,该鞋底采用特殊纹路设计,能有效降低跌倒风险。

工作人员在隐形盾鞋服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线旁忙碌。

日用轻工是南安千亿产业集群,眼下,产业转型已成集群态势。南安市日用轻工协会数据显示,在197家会员单位中,已有23家企业正式转型投入老年人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产能也在逐渐释放。

“去年12月,协会推动成立了‘日用轻工老人用品产业集群’,就是要抱团抢抓市场机遇。”在郑友套看来,银发经济市场空间大,老年人用品作为南安日用轻工产业的一大细分,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和市场份额。他希望,无论是企业、协会,还是有关部门,能够拧成一股绳,把握银发经济风口,推动产业链发展壮大,进一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推动产业向“新”发力、向“质”而行。

推进适老化改造让居家养老更放心

当3亿银发群体的需求浪潮涌向市场,如何让长者在家安心、舒适地生活,成为许多家庭的关切。南安这座以实业起步的闽南古城,正以“制造+服务”双轮驱动的创新姿态,构建全生命周期的养老解决方案矩阵。

以制造纺织用品、儿童纸尿裤起家的乔东集团,敏锐地洞察到了银发经济的风口,于2023年成立了养老服务公司,构建起“产品+服务+改造”的全链条模式。“据官方数据,2035年老年人群体将达到4亿。”泉州市乔东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汉滨指着公司展厅数据可视化大屏说,“巨大市场缺口背后,是专业化养老服务的迫切需求。”

从制造车间到服务场景,乔东集团正在演绎银发经济的双向突破。在居家养老服务端,乔东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组建40余人的专业团队,为南安800余名老人提供上门照护。“从理发、剪指甲、身体护理到居家清洁,我们既是服务者更是观察者。”黄汉滨演示智慧养老系统,录入服务对象的信息后,系统便可实时监控到老人的动态。

突然,毫米波雷达监测屏闪烁不停——一名独居老人跌倒,系统自动触发预警机制。这套融合智能感应、报警、毫米波雷达的安防体系,正在为南安长者编织24小时“守护网”。

适老化改造的“南安智慧”还体现在空间重构上:浴室防滑处理、扶手定制安装、坡道拓宽改造等10多项标准化方案,既保留原有的装修风格又注入适老功能。在黄汉滨展示的改造案例中,一座古厝经适老化改造,既维持了闽南红砖古韵,又通过地埋式感应灯、隐形扶手等设计,让独居老人实现了自主生活。

从安全防护、生活便利到健康照护,乔东集团正在全方位提升老年人的居家生活品质,让“养老”变“享老”。记者了解到,目前,乔东的适老化改造项目主要依托政府购买服务,现有服务对象520多人,主要集中在南安地区。此外,该集团还在雪峰开发区打造20多万平方米的新工业园区,将通过园区吸引养老行业上下游企业,做强养老产业链。

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明显,当传统卫浴企业遇见银发浪潮,南安制造业也迸发出新的创新动能。今年3月,在福州适老化产品对接会上,九牧集团的展台前人头攒动。智能马桶助起装置、坐式恒温淋浴器、电解除菌小便器等创新产品,正在重新定义卫浴空间的适老标准。“适老化不是简单加装扶手。”九牧集团工作人员现场演示的康养浴室解决方案令人耳目一新。

这种系统性创新背后,是南安企业深耕银发经济的战略定力。在2022年,九牧集团就主导制定《老年人卫浴辅助产品坐式恒温淋浴器》团体标准,不仅填补行业空白,更推动适老化产业向规范化发展。今年,九牧集团进一步将关爱延伸到老年人群,正式开启“十年相伴,关爱相随”,九牧365不打烊服务十周年适老化关爱行动,启动免费扶手安装报名活动、适老化关爱指南、养老院巡检、主动上门适老化改造等,用实际行动为中国适老化事业和银发一族生活水平提升作贡献。

“养老”变“享老”人性照护更暖心

提到养老院,许多人都会浮现生活单调乏味、死气沉沉等字眼,那南安的养老院是什么样子的呢?近日,记者来到了坐落于市区的南安市龙人伍心家园福利养老院(以下简称“龙人伍心”)。走进这个南安市首家市级“公建民营”养老院,只见种满绿植的庭院环境干净整洁,没有消毒水的刺鼻气味。这个老年人的集体新家里,充满了青春的气息。

“我们的团队整体较为年轻,有八九个‘00后’,全是科班出身。他们用专业与活力,重新定义养老照护。”该院院长陈燕玲告诉记者。

在养老院的广场,记者遇到一位老人的家属毛瑞霞。“当时父亲因脑萎缩,作息昼夜颠倒,导致家人疲于照顾。走进龙人伍心,年轻护理员们阳光般的笑容和专业操作,让我们当场决定托老。他们比我们家属更有耐心、更专业、更到位。”她至今仍记得两年前的考察场景,如今,她的父亲不仅作息有规律,身体也更加强健,全家人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了。

无独有偶,采访中,许多老年人表示在养老院找到了归属感。“我80多岁了,来这里有一年了,儿女都出去工作,请一个满意的保姆不容易,所以我住在这里。养老院平常也会组织我们活动,有舞蹈、唱歌等娱乐设施,他们三餐也会送到跟前。”尽管去年才来到该养老院,但张大爷感触颇深。

龙人伍心家园福利养老院广场,家属毛瑞霞与父亲正在交谈。

记者发现,这家养老院设有棋牌室、书画室、党建室、KTV室、电影室等多个功能厅。在医疗服务方面,这里也设立了医务室、药房、治疗室等。陈燕玲表示,除服务队伍专业外,服务内容亦是关键所在。据了解,龙人伍心现有老人212人,这里主要提供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医疗健康、安全保障、精神文化建设、个性化服务等五大服务内容。院内医生、护士、护工等照护人员齐整,各功能室配备齐全。

这种服务创新背后是精准的供需对接。去年,龙人伍心完成二期扩建,新增350张床位,于今年正式投入运营,目前开设了二楼和三楼,作为全失能长者的生活区。接下来,他们还将筹备五楼和六楼的自理区,作为活力长者的生活区。

当传统养老院模式遭遇时代挑战,南安以“青春+智慧”的双轮驱动,构建起覆盖机构、社区、居家的全域养老生态。截至2024年,南安全市建成25个长者食堂。在罗东镇银河新城社区,长者食堂每天都飘着饭菜的香气,80岁以上老人免费就餐,60-80岁享受半价优惠,社区工作者每周一都会展示本周菜谱,菜品设计既保证营养又兼顾口味。

南安推广“物业+养老”模式,皇家滨城小区长者食堂应运而生。

这种“物业+养老”模式已在全市推广,南安首推城区皇家滨城小区“物业+养老”项目,积极策划小区长者食堂及其他养老设施配置,完善社区层面养老服务网络,构建方便社区老人就餐、学习、休闲交流的“长者食堂+学堂”,让小区居民体会到由“养老”变“享老”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2025年南安市将继续围绕‘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安’的目标,不断推进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为老年人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晚年生活。”南安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 李杨瑜 文/图)

记者手记

银发经济不能没有年轻人

——从南安养老产业看人才短板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银发经济已成为关乎国家战略与民生需求的现实命题。2024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出打造高水平产业园、培育龙头企业、健全标准体系等目标。然而,在地方实践层面,真正撬动这一万亿级市场的关键,并非只是技术与政策,而是人才,尤其是年轻人。

南安的养老产业,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作为制造业强市,南安民营企业早在数年前便敏锐地布局适老市场:九牧推出安度、颐养、乐惠等适老卫浴套系;诺华、老有福等企业涉足成人纸尿裤;隐形盾主攻老年人床上四件套与功能纺织品;乔东、大方、荣仕等企业也围绕适老改造、健康鞋、功能床垫等不断开发新品。这一批企业为南安养老用品产业打下基础,初步形成了从卫浴、家纺到辅具的多元布局。

然而,在这条看似风口的赛道上,年轻人的身影却十分稀缺。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养老产业对青年吸引力不足的原因:一是行业长期被贴上“低端服务业”的标签,与“潮流”“技术”相去甚远;二是薪资与发展空间难与互联网、金融等行业匹敌;三是分布在乡镇的企业在文化、教育、生活配套等方面的吸附力相对有限,难以留住外来年轻人才。

人才短板不仅制约了产品创新,也影响了产业升级。尤其在康复辅具、智能照护、情感陪伴等细分领域,年轻人的参与本应是推动力。“社会观念对养老服务岗位仍存在偏见,认为护理类职业‘伺候人、低人一等’,使得不少青年即便面临就业压力,也不愿选择相关岗位。”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一线护理员表示,心理压力大、认同感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职业化进程。

当前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庞大。据测算,到2035年体量可达30万亿元,预计2050年相关就业岗位可达1亿个。然而,相关数据表明,我国养老护理员缺口仍高达550万人。这个差距,归根结底是青年人才结构与产业需求之间的错配。

“目前,南安养老用品企业仍以‘单打独斗’为主,缺乏系统协同与联合研发平台,品牌影响力弱、产业链条碎片化。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便有青年投身其中,也难以形成长期认同与职业归属。”郑友套表示,去年他提交了《关于把握银发经济风口,布局我市日用轻工老年人用品产业链发展的建议》,希望推动组建产业专班、完善上下游链条,并将老年人用品纳入“十五五”发展规划。

可以看出,要真正激活这一产业,人才是根本。不仅要从产业政策端推动建立“银发经济专项人才计划”,鼓励高校设立相关专业、加快产教融合、建设适老科技创新平台;更应从城市治理层面提供青年人才落户、住房、配套等支持,让他们“留下来、扎下根”。同时,社会也应推动社会观念转变,让养老服务岗位从“讲体面”迈向“求意义”。

银发经济,不应只是老年人的市场,更是年轻人施展才华、实现价值的广阔舞台。南安在产品端已有一定优势,下一步更需在人力资源上打通“任督二脉”,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活水。这不仅是南安的课题,更是众多中小城市在未来十年必须面对的时代挑战。

(李杨瑜)

来源:海丝商报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