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8日是“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为了让学生们了解珍稀动物,宣传珍稀动物保护知识,永兴县组织开展“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主题活动,引导学生用切实行动保护珍稀动物。

在永兴县五星学校等地,老师们利用大课间时间,为学生们普及了野生动物保护的科普知识,科普宣讲就什么是珍稀动物,珍稀动物包括哪些,并围绕野生动物生存现状、保护措施等方面进行重点讲解,进一步宣传保护珍稀动物的重要性,呼吁学生们珍爱珍稀动物、保护生态环境。永兴县五星学校学生 李日翔:
“我将自觉拒绝买卖和食用野生动物以及使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从源头上加强保护。做到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此外,学生们还动手创作了鲨鱼、大象、老虎、大熊猫等野生动物绘画作品,通过画笔的描绘,激发他们爱护动物的情感和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保护珍稀动物,桂阳舂陵国家湿地公园针对候鸟迁徙季节动物习性开展保护和监测工作,为野生动物搭建安全、舒适的生态环境。
8号一大早,在桂阳县舂陵江流域,桂阳舂陵湿地公园的巡护员开始了日常巡护工作。巡护员为湿地公园周边村庄村民递上宣传手册,宣扬爱护湿地,保护野生动物。在动物栖息监测点,巡护员们沿岸观测野生动物活动痕迹,判断它们生存状况。当前正值候鸟迁徙期,巡护员还加入了“科技帮手”,使用无人机从高空鸟瞰视角观察湿地环境,守护好候鸟迁徙“生态驿站”。桂阳舂陵国家湿地公园科研宣教股股长 唐治国:
“我们在舂陵国家湿地公园设置了12个保护点,采用人力加科技进行巡护巡查。广泛宣传,增强群众环保意识,用实际行动保护珍稀动物,让生态环境更加美好。”

桂阳舂陵湿地公园总面积3220公顷,湿地面积占76%以上,是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每年有50多种,2万多只鸟类在此停留、栖息。近年来,桂阳舂陵湿地公园共监测到鸟类17目55科191种,包括中华秋沙鸭、东方白鹳、黑鹳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近日,在南县舵杆洲遗址区域监控铁塔上的鸟巢里,一对东方白鹳“夫妇”经过30多天的精心孵化,成功孕育出了5只健康幼鸟。

自今年2月发现这对东方白鹳在舵杆洲遗址区域监控铁塔上筑巢安家以来,经过30多天的守护和监测,益阳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南县管理局舵杆洲管理站工作人员第二次见证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东方白鹳成功孵化破壳的全过程,并将其记录了下来。
东方白鹳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誉为“鸟中大熊猫”,对栖息和繁衍环境要求极高。近年来,南县不断推进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通过水生植物恢复、微地形改造、隐蔽地建设、食源地建设等措施,优化鸟类栖息环境,同时加强巡护管理,为候鸟提供安全稳定的家园。得益于生态保护的显著成效,东方白鹳已从“候鸟”变为“留鸟”,成为南县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生动见证。据统计,2024年南县舵杆洲区域越冬候鸟数量达到了40多种3万多只,其中东方白鹳有50多只。
记者:永兴县融媒体中心王杰勇、欧阳永强,桂阳县融媒体中心李子璇、欧阳宇轩,南县融媒体中心黄河海、高宏
编审:孙勇、李浩、于红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