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材料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的关键领域,是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载体。在上海北郊长江口的数智宝地罗泾园内,瑞华晟新材料以航空用陶瓷基复合材料创新技术为引擎,全力攻克技术难题,致力于打破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卡脖子”技术瓶颈。
院士团队,成就行业首发、国际领先
以科技创新引领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是瑞华晟新材料一直以来的追求。近年来,公司将国家战略需求、应用场景需求转化为技术攻关方向,形成一系列行业首发、国际领先的航空发动机热端用陶瓷基复合材料结构件。比如SiC/SiC复合材料,就是利用国产碳化硅纤维,攻克了高稳定性界面相和高密度SiC基体制备技术难题,在150MPa的峰值应力和1200℃氧化环境这样的极端环境下,经过百万次疲劳循环后也未发生断裂,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领先成果的背后,是一支由何梁何利基金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董绍明先生领衔的30余人航空用陶瓷基复合材料科技创新团队。二十余年前,董绍明院士独自开拓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方向,从孤身一人的坚守,发展到如今团队协同奋进,瑞华晟新材料在长期的潜心钻研中孕育而生并不断壮大。公司始终秉持科技创新理念,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布局,成立伊始便构建了国内领先的航空用陶瓷基复合材料技术中心,配备了完善的构件设计、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及品质保障的软硬件设施,为科研团队攀越科技高峰打下坚实基础。

央地合作,新园区托举发展新蓝图
谈及落户宝山罗泾,企业负责人回忆道:“宝山罗泾并非我们的首选之地,但招商团队诚挚热情的沟通,让我们最终选择在此扎根。”瑞华晟新材料现坐落于数智宝地罗泾园。园区紧邻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罗泾集装箱港区,其前身为宝钢股份中厚板厂,因产业结构调整、业务外迁而停产,此后大部分厂房长期闲置或仅有零星转租,未能充分发挥其优越区位的经济价值。
随着宝山加快打造新时代现代化转型样本,以及宝地资产智慧制造园区事业部的成立,罗泾镇积极作为,安排镇属公司驻点,为企业提供全流程帮办服务,针对重点企业实施“一企一策”培育扶持,持续加强“面对面”政策解读与“定制化”精准服务,推动厂区一期建设与招商工作同步开展,实现了从厂区到园区“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开园、当年接近满租”的高效发展。瑞华晟新材料便是入驻园区的首批重要企业之一。企业负责人感慨:“事实证明,我们作出了正确的选择。落地后,招商团队服务周到,让我们能专注于研发工作。同时,依托宝武生态圈,我们结识了众多行业伙伴。”
产业进阶,从材料到器件的跨越发展
材料领域有句行话:“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好用。”这意味着优质材料需转化为高可靠性构件,才能实现工程应用。目前,公司已累计拥有授权发明专利7件,初步构建了涵盖陶瓷基复合材料界面相、制备工艺以及基体改性等方面的知识产权体系。
去年,公司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4757万元,第一条生产线已建成投产。今年,公司将继续保持高强度投入,完成后续两条生产线建设,预计2027年实现达产,年工业总产值有望突破4亿元。
原标题:《以陶瓷基铸就中国心,瑞华晟新材料打破“卡脖子”技术瓶颈〡民营企业寻龙记》
栏目编辑:赵菊玲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郭剑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