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深化农村改革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12:16:00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

本报讯(记者贾宏博)4月3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北省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新闻发布会。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十五五”规划将谋篇布局。省委、省政府结合我省省情农情,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作为今年省委一号文件。

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刘宝岐说,省委一号文件在稳定“三农”工作部署总体格局基础上,将深化农村改革贯穿全篇,聚焦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主题,研究提出了我省2025年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和举措,突出细化、实化、可操作,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河北落地见效。

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问题

省委一号文件共分6个部分27条,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两确保、三提升、一强化”。

省委一号文件提出,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刘宝岐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加快推进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强化科技和装备支撑,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加强粮食生产支持保护,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同时,要统筹抓好菜肉蛋奶等主要“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底线要求。省委一号文件提出,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问题。刘宝岐表示,今年是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要慎终如始扛稳责任,毫不松懈抓好各项工作,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点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发展壮大特色主导产业,健全帮扶资产长效管理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

乡村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家园,只有营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才能让农民有充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省委一号文件提出,着力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标农村基本具备现代化生活条件要求,健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刘宝岐说,要“抓好三个提升”,立足农村发展实际、遵循发展规律,聚焦农民所需所盼、可感可及,因地制宜、梯次推进和美乡村建设。

——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深入实施增强农业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行动,全产业链提升六大主导产业,持续推进“河北净菜”进京,加快建设衡沧高品质蔬菜产业示范区,狠抓农业招商和项目建设,布局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园区,完善联农带农机制,鼓励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保底分红、入股参股、服务带动等方式,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拓宽农民经营净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四大增收来源。

——提升和美乡村建设水平。今年将继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重点优化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理体系,完善农村卫生厕所长效管护“五项机制”,推动厕所粪污和生活污水协同治理,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推动村庄由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转变。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加强文明乡风建设,持续整治人情攀比、大操大办、厚葬薄养、散埋乱葬等突出问题,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同时,切实减轻基层负担,严格控制对基层开展督查检查考核,精简优化涉农考核,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干事创业。

强化乡村振兴要素保障,优先保障农业农村领域一般公共预算投入

省委一号文件继续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导向,完善资金、土地、人才、项目等要素投入保障机制,今年全省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将达到50%以上。

刘宝岐介绍,强化乡村振兴人才保障,要完善乡村人才培育和发展机制,鼓励和引导城市人才服务乡村。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依法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

省委一号文件还就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盘活利用农民合法拥有的住房、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等重点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

本文来自【河北经济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