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百姓故事 | 爷爷的四季:生活在山花烂漫处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06:55:00    

记者手记

土地不会骗人,生活也是。

你是否向往过这样的生活?在远离城市喧嚣的山间,有一隅小院,不需要很大,但要能种下喜欢的花、遮阳的树。最好再有一个宽敞明亮的厨房,厨房旁有个小小的菜园子,早起煮面的时候,就能顺手摘下一把小葱,切成葱花,洒在加了鸡蛋的小面上。

2024年,一个名为“耘兮小院”的账号在网上走红。视频的主角是70多岁的农民爷爷张治新,他和家人一起,在重庆南川区云雾村的一处山坡上,造起了一方庭院。在这里,爷爷用破烂的罐子、废弃的尿壶和电饭煲做花器,让小院一年四季都有花开。清晨,阳光穿过雾气催促着小院草木的苏醒;夜晚,是月光与院子里四季更迭的鲜花的光影互动……

透过视频,网友们一边沉浸于山间小院慢生活带来的治愈,一边又惊叹于爷爷精湛的花艺,和总是随意脱口而出的生活哲理。想来小院参观的网友络绎不绝,前不久,天南海北的网友们带着对花的热爱和小院的好奇来到了这里。大家分享着不同地域的家乡菜,在开满鲜花的小院里举杯,收获了有着共同爱好的朋友和干货满满的种花经验。小院的意义似乎又多了一重。

然后,我们也来了。

张治新与老伴卢太学在太阳下惬意喝茶。

01

隐匿于山间的“花园”

疼爱孙儿的张爷爷,用孙儿的名字“耘兮”给小院起名。因地势问题,从主路向上望去,只能看见隐匿于一片翠竹中的屋顶,不能窥见全貌,显得十分隐匿。

要想进小院,你得先在山脚寻得一个小木门,然后沿着两边开满翅果连翘的石板路拾梯而上,便会豁然开朗:数不清的鲜花包围着红砖屋舍,那株最大的茶花树下堆满了落下的花朵,待化作春泥,给予来年更绚烂的盛放。身处花海,对面是一片青绿,小院后面,还有爷爷开垦的菜园子。

爷爷在花丛中逗老伴开心。

在爷爷的辛勤打理下,小院的向阳处、背阴处,都种满了习性相应的鲜花。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姹紫嫣红。

冬日山花不多,银叶金合欢在院中洒下一片金黄。爷爷在山上干活时,也会带点绚烂的山花回家,有清幽淡雅的玉兰,也有火红绚烂的木瓜花,有时兴致来了,还会将苦楝树的枝丫修剪后插入家中的花瓶,便又是一道风景。

夏季有繁茂的商陆、栽满入院小路的蓝色绣球和娟秀的映山红;秋天是菊花的世界,堡坎全部挂满粉白色的菊花,此外,还有飘香的金桂和舒展的千里光。

春天是小院最美的时候。43年前,爷爷亲手栽下的三株红山茶,如今,每年都可结出成千上万个花骨朵,花落满枝头。山茶开时,爷爷总喜欢把老方桌放在院坝里,就着春风下酒,是最舒坦的时候。

爷爷采摘山花归来。

爷爷爱花,花盆的选择上却是自然随性。破烂的罐子、废弃的电饭煲,甚至经年的夜壶都是院子里种花的花器。视频里,不少网友将此称为“雅俗共赏”。

前院养花,后院便是种菜的地方。四季豆、豇豆、葱、辣椒……离厨房最近的菜园子,为每一顿农家便饭提供最新鲜的食材。

小院每个生机勃勃的角落,都装满一家人相处的温馨日常。这些都被儿子张棚珲、儿媳陈婷婷用视频记录了下来,放到社交媒体上,越来越多的人被这重庆版《向往的生活》所吸引,他们期待着,有一个参观小院的机会。很快,机会就来了。

爷爷在修剪花枝。

02

有朋自远方来

2024年3月,耘兮小院迎来了第一次“开放日”,10名陌生网友自家乡奔赴而来,履行一场春天的约定。

有人跨越1500公里从杭州赶来,也有人早上六点带着食材从几百公里外的自贡赶来,还有来自重庆璧山、大渡口等地的粉丝,大家相聚一堂,在厨房里分享各自的家乡菜。

鲜兔子切丁,用干辣椒、花椒、老姜等调料炒制,再加入酱油、白糖调味,最后加入芝麻翻炒均匀,这份自贡冷吃兔,最是麻辣鲜香。随后,璧山兔、来凤鱼等家乡菜陆续上桌,爷爷张治新带来了耘兮小院的豆花,奶奶卢太学则端上了自家做的风萝卜。各色菜肴摆满了餐桌,拉近了陌生的距离,带来了热气腾腾的烟火气。

3月16日,“花友”在耘兮小院聚会。

吃饱饭后,大家就在院子里,探讨插花的技巧、交流种花的经验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种花不要害怕失败。” 张爷爷指着角落种植的兰花,陷入了回忆。最开始种植兰花,他并没有经验,把兰花种在小楼前的坝子上,阳光直晒,很快就死了。

“我没放弃,换个地方又继续种,尝试了很多次之后突然发现,在角落里的兰花养得很好,我就知道方法对了。”后来,张爷爷自己总结了种植兰花的经验,兰花不喜阳光直照,喜欢半阴半阳,最好是腐殖土,松软,营养高。“你看现在院子里的兰花长得多好,土地不会骗人,生活也是。”

后来,小院又陆陆续续举行了几次开放日,最近一次,在今年3月16日。大家将与花的故事拍成照片,佐以文字,被爷爷一家妥善收好,做成照片墙,贴在了大门左边。

照片墙上的留言爷爷总是读了又读。

黄色的便利贴贴在关于花的照片上。有人在便利贴上寄托相思,“爸爸走了,留下了他种了三十来年的山茶花”;也有人分享不经意间遇到的美好,“晚上路过看到的,发现都开花了”;还有人展示家中的绚烂,“你看嘛,我也在老家门口栽了一棵山茶花”。

是照片墙,也是花友的树洞。耘兮小院妥帖收藏着大家的回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由花延伸的感情和故事,也一直继续着。

“他们有些人回去后,还找我要我们院子的图纸,说要修一个一样的。”说起这个,爷爷张治新的眼里溢满了骄傲,村里的邻居牟德利看了他们小院,还想把家前的池塘填了,打造一个花园。

爷爷在修剪山茶花的枝桠。

03

认清生活后依然热爱生活

随着小院在互联网上的火热,人们对爷爷身份的猜测也多了起来。“看老爷子说话这么有哲理,是不是老师退休,现在回乡养老?”“爷爷审美这么好,是不是出过国?”“爷爷真的是农民吗?”

对此,张爷爷幽默地说,我就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每天干着“1709”的活。

什么是“1709”?张爷爷解释,“1”是肩膀上的扁担,“7”则是手里的锄头,身旁的两个粪桶像“0”,而桶里粪瓢立起来则像“9”。

在张爷爷的眼里,这世间万物都是美好且有价值的。这种对生活和自然深刻的热爱也影响了他的一生。

爷爷送花给奶奶。

爷爷张治新出生于1947年,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1967年,他和老伴卢太学结婚,相伴至今。

“我1969年就去北京参军,那会通讯不方便,就只能给她写信。”张爷爷说,那会书信很慢,有时一月一封,有时几月一封,没有很多甜言蜜语,只有细碎的日常和几句关心的问候,以及藏匿其中数不清的思念。

1975年,张爷爷当兵归来,便与卢婆婆过起了田园生活。张爷爷迁就卢婆婆,只要和力气活沾边,便不会让卢婆婆插手。老两口的相互包容,家里也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

直到2020年,卢婆婆突发脑梗。曾经开朗乐观的她也变得不爱说话,为了逗卢婆婆开心,他总是去寻山野和院子里最鲜艳的花送给她。“她就喜欢颜色鲜艳的花,天气好的时候,我还会编花环和她一起戴,那会她的心情就会很好。慢慢地,她就又爱笑了。”

在张爷爷的主导下,2011年开始,老两口还和儿女们一起,将房子重建,并于2022年又将院子进行改造。因为预算有限,张爷爷一家没有请专业的设计团队,每个人根据自己的需求在设计图你一笔我一划地画了起来。

红砖做外墙,窗户一定要很大。厨房前的小院,打造成花园餐厅。原木做的桌子和凳子是爷爷精心挑选的木料,餐厅的顶部是由竹子搭的小棚,再加一层遮雨布,太阳出来后,阳光透过竹子间的缝隙洒在餐桌,便是摇晃的光影。

爷爷、奶奶和小孙子在一起。

在这样的风景里用餐,就如大门前张贴的那副对联,“琴棋书画诗酒花,柴米油盐酱醋茶”,横批张爷爷选用了“大有滋味”。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在张爷爷身上,这种“英雄主义”被体现得淋漓尽致,他擅长从平凡的生活里挖掘生活的美好,并爱上它。他热爱自己生长的土地,土地回馈他四季繁花;他热爱自己的生活,生活回馈他78岁依然不曾磨灭的好奇心;他热爱自己的家人,家人回馈他温暖的岁岁年年。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平凡的生活里找到自己的热爱。

第1眼TV-华龙网 唐雨/文 李燊、受访者/图、视频 李燊/后期 林楠/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