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高速公路撞车爆燃事故发生至今,有关方面尚未给出权威详细的事故还原。这个看起来并不复杂难解的惨剧,人们能提出的疑点其实很有限。于是外界更多地从整个智能驾驶领域去探讨和反思,进而提出不要依赖智驾的论断。但是,智驾恰恰是新能源车最大的竞争力,也是企业的招牌。

本次小米高速公路事故图片
智能开启未来,双脚还在当下
看看小米怎么宣传自己的招牌的——
“三年打磨,满怀敬畏之心,十倍投入,自研关键技术,融汇优雅设计、澎湃性能与生态科技,C 级豪华科技轿车,人车合一,我心澎湃。”
上述是小米汽车官网上SU7的广告词。这样的描述相对于最近高速公路三人惨案的发生,形成强烈的对比。多少人是因为信仰而购买,进而又是接受了新车发布会激动人心的宣告,在实践中大胆地手离方向盘、眼睛看手机,把自己全交给了一辆车。



互联网上能搜索到大量的小米车祸图片,凸显智驾并非安全的绝对保障
外界评论都去强调L2、L3的区别,并提醒大家目前还是L2辅助驾驶,没有进入L3L4自动驾驶时代。然而,这种分辨其实只有技术意义,因为它是给企业给市场画了智驾大饼之后还能免责用的,它并不能用来救人。没有一个企业会宣传自己是L2,而会说是L2+++。只要是L2,就是辅助驾驶,就不叫自动,就不叫机器开车。所以,事故责任归人而不关厂家的事。这种划分,对消费者来说当然是然并卵的。
因为一旦驾驶人发现,不用手、脚,汽车都能自己加速、自己制动,马上会拥有一种手游在线的感觉。驾驶人就像看电影一样,被机器带着穿越时空。不得不说,网游电竞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在科技产品前,是很容易沉迷虚幻场景,并忘记现实的残酷,更别说去背诵L2L3L4L5的区别。何况,什么是有条件自驾,什么是高度自驾,车企各有标准,连专家自己都讲不清楚。
智能车辆有ACC、LCC、LKA、ALC、还能AEB,甚至已经能够NOA。在设置好起点和终点的情况下自动驾驶至目的地,期间能够完成变道、超车、转弯掉头等复杂的操作。这样一种全自动的穿越,和打游戏、看3D电影一样瞬息千里的印象,这都不叫自动驾驶又叫什么?消费者是很难区分的。
强化驾驶高度自动化印象的,是车企。一直以来,车企会在发布会上宣传产品像自动驾驶一样完美,吸引市场购买。另一方面,在手册中又会详细备注说,这些都不能完全替代驾驶员的作用,在事故后更是如此澄清,车企的责任就能降到最低。除非,有证据显示某个个案中的车机和系统出了重大问题,比如短路漏电、自主失控、不受人控制之类,否则车企哪来什么责任。
车企无一不宣传自动化能力之高
然而,既然是智能汽车,就该能帮你开车、也能帮你刹车。车辆对驾驶员是辅助,就该一路地帮助,而不是关键时刻就甩锅。请驾驶员接管,如果驾驶员能力不够,比如踩制动踏板不够果断,为何智驾系统也不助力?
这次小米汽车公布的时间轴,似乎全是路的问题、人的问题,车该做的都做了。“3月29日 22:44:24 NOA发出风险提示‘请注意前方有障碍’,发出减速请求,并开始减速,3月29日 22:44:25 NOA被接管,进入人驾状态”。很快,车就撞了。简而言之,车没有主动刹车,速度太快,人加入进去也刹不住。
还有一个细节。
“3月29日 22:44:39 车端Ecall接通,确认事故发生”。这一句话,也是值得深挖的。确认事故?电话向驾驶人确认吗?驾驶人当时还能应答吗?这个很关键。
一直以来,车企上市发布和销售过程中极尽夸张,监管部门通常无能为力。因为,实际效果因人而异,只要实验环境下能做到,就不叫虚假。比如号称续航2000公里,实际没有消费者能达到,但实验能达到就不是广告违规。同样的,只要AEB在99%的场景中生效,那么1%的corner case(极端个案)就会被忽略。
卖雨伞就不要暗示自己像降落伞
一台车的预警、驱动、制动系统正常工作,这就是它的能力范围,就是它的设计边界。所有的SU7标准版都这样,那就没有什么能抨击的了。出再多的事故,只要材料没问题,制造没问题,程序没问题,企业都找不到没有召回的理由。
如果一家企业制造的是雨伞,消费者把它当降落伞从山上跳下来,那就自己接管(执生)好了。企业是没责任的,更谈不上去检讨改进,因为人家本来就是按雨伞标准去做的。尽管企业宣传它能抗10级大风,但,它依然还是雨伞,不是降落伞,更不是滑翔伞,是用户一往情深还想多了。
何况,数据来源于车企自身提供,这些数据又是作为事故调查的主要依据。即使数据不造假,单纯看数据也还原不了操作者当时的真实状态。2022年潮州特斯拉失控事故就是这样的,企业公布数据,驾驶员否认数据。事后,企业OTA能做的,就是增加提醒和预警的强度,惩罚不手持方向盘的做法,除此之外,并不会把智驾系统全盘否定,哪怕外界吵得翻天。
这次,小米遭遇的也是许多新能源车前辈已经走过的坑——失控、撞毁、燃烧、伤亡。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极氪……数不清的事故之后,没有哪一家能证明是智驾的问题。涉事企业也并不会因为这个事故而认错,最多就是暗暗去继续研发,更不会公开否定自己的智驾水平。
因此,这次小米已经给出清晰时间轴之后,其实质疑的空间已经很小了,留下的空白都要用户自己的警醒去填补。
图 | 来源互联网文 | 记者 戚耀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