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日前邀请曾庆榴教授作题为“孙中山对国共合作的谋划与构建”的学术讲座。曾庆榴教授认为,孙中山革命一生当中有两次高光时刻,其中一次就是建立国共合作。
百年回望,探讨孙中山的建树
曾庆榴教授是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原教育长、原副校长,主要研究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广东地方史,主攻方向为国共合作、国民革命、南方政权、南北关系。
他著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广州国民政府》《走出历史的困谷》《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梁广的革命人生》《广州大革命史论丛》《黄埔军校史1924至1927年》等;主持编撰《中国共产党广东地方史》(第一卷),参与编撰《广东革命史辞典》,参与撰写《中国大革命史》,参与制作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黄埔军校》,任总撰稿。

曾庆榴教授主讲
本次讲座,曾庆榴教授从“孙中山对中共西湖会议的高调回应”“孙中山与陈独秀的顶层磋商”“孙中山迎接共产党加入国民党”“孙中山建立和维护国共合作”“余论”五方面展开,以百年回望的视角,挖掘和重新梳理有关史料,进一步撰述孙中山谋划构建国共合作之史事,以期深入探讨孙中山对建立国共合作的业绩与建树。
在“余论”部分,曾庆榴教授总结道,国共合作酝酿、筹划于1922年间,至1924年初正式建立,是国共双方互相靠拢,积极互动的结果。
国共合作,推动中国革命
针对目前的一些观点,曾庆榴教授在讲座上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有的人认为,国共合作只是共产党单方面的意愿,甚至说是共产党按共产国际(苏俄)的意旨,为了“渗透”“篡夺”国民党而策划的“阴谋伎俩”。曾庆榴认为,“这不仅诋毁了共产党,而且抹杀了孙中山在建立国共合作中发挥的独特、关键的作用。”

讲座现场
又有人说,孙中山引进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是为了“防范”共产主义,使“徘徊”“迷途”于三民主义之外的青年,幡然知归。曾庆榴认为,“这是对孙中山建立国共合作动机的歪曲。”
还有人认为,国共关系后来破裂了,引出多少惨剧,说明孙中山引进共产党人,搞“党内合作”,是得不偿失之举。曾庆榴认为,“这是倒果为因的思维”。
讲座最后,曾庆榴教授指出,孙中山建立国共合作,其意义非同一般。近代以来,无论中外,党与党的关系,通常或者多半表现为互相对立、互相诋毁、搞恶性缠斗,如此等等。
孙中山作为国民党的领袖、南方政府首脑,以拳拳之心、不懈的努力,与当时仍是小党的共产党建立了合作,这不但惠及国共两党,而且推动了中国革命。毫无疑问,这是中外政党关系史上的奇观。
文 | 记者 黄宙辉 通讯员 周霞 朱志龙图 | 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提供